摘要: 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工作组制订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并宣布于同年12月29日生效,94年缔约国第一次会议决定,将每年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鉴于每年12月是众多节日所在月份,200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的5...
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工作组制订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并宣布于同年12月29日生效,94年缔约国第一次会议决定,将每年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鉴于每年12月是众多节日所在月份,2001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每年的5月22日(以上资料取自维基百科)。今天,是第十五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文为科学松鼠会的“植物人”史军记叙的非洲之旅,他“从一个天空金黄的地方,前往一个大地金黄的地方”后,所在之地真正的主人似乎是品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是这里城市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正在这里上演。
非洲大陆是怎样的地方,是神秘之地,是狂野之地,还是蛮荒之地?非洲大陆的生物是怎样的生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非洲,每个人都会对非洲充满遐想,毕竟那里是斑马犀牛河马,也是金合欢装点过后最特别的草原,还是黑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这些人类近亲的家园,更是我们人类出发的摇篮!
2014年10月,当北京迎来金秋时节的时候,我登上去肯尼亚的航班,从一个天空金黄的地方,前往一个大地金黄的地方,去真切感受《动物世界》中那些画面的现实版本,不知为什么,我的脑海里始终盘旋着这样的解说词,“久违的雨水滋润了干渴的大地,繁殖的季节到了。”午夜从北京出发,一路在黑暗钟飞行,当打开飞机的舷窗,太阳终于露出了地平线。窗外,一片装满了生命气息的大陆扑面而来!
秃鹳,斑马和瞪羚
城市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自然地不能再自然的地方了,我们在城市中生活,在城市中学习,生老病死都发生在城市之中。但是,在肯尼亚,城市显得分外地怪异,就像是掺杂在一捧米粒中的黑石子。仿佛这些地方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地方。野生动物们似乎随时都在提醒我们,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当然,城市也吸引了大量的野生动物,一些聪明的动物开始适应这里的人类环境,秃鹳就是其中的明星。
【秃鹳(Steed 摄影)】
这些大鸟的个头足有1米高,黑色的羽毛让它们看起来就像是穿着黑色的燕尾服。但是它们完全没有文艺范儿,没有羽毛的头颈翻出奇特的粉红色,加上点缀其间的黑色斑点,完全是一副奸商的形象。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随处可见秃鹳的活动,公园里,行道树上,垃圾场内,甚至高楼之上,到处都是活动的秃鹳。它们来到这里就是因为城市里有大量的食物,这些食物主要是人类丢弃的垃圾。对于喜欢吃腐肉的秃鹳来说,城市无疑食物宝库,这里有家畜宠物的尸体,有人类丢弃的残羹剩饭,说它们是城市的义务清洁工一点也不过分。
当然,除了聪明的秃鹳之外,在城市的周围还生活着很多适应力强悍的野生动物,比如斑马和汤姆森瞪羚。在肯尼亚,无论是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到处都游荡着这些可爱的动物。当同行的队友们第一次在公路旁看到斑马的时候,纷纷惊呼,斑马!还没等他们兴奋完,一群瞪羚又从公路边闪过。
这些动物完全不在意飞驰而过的车辆,仿佛人类就只是它们活动的背景而已。这让我想起了北京的一种的动物——灰喜鹊,这些聪明的鸟儿也会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在花园里找草籽儿,在行道树上筑巢,在我们慨叹人类的恶行将地球生命抹杀的时候,在我们以为自己是救世主的时候,很多物种已经在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当然,动物活动的区域大多都有围栏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分隔开来,可是在我看来,人才是生活在笼子里的那一小撮动物。我们硬生生地摆在了东非的大地上。
金合欢和长颈鹿
虽然人类硬生生地插进了这片大地,但是东非大草原依旧按照自己的规则运转着。荒野才是这里的主宰,人类不过是近来出现的过客而已。如果把这片大陆经历的时间比作我们习惯经过的一天,那人类表演的时间甚至不足以让秒针跳动一下。谁才是真正的胜者,都需要时间这个大筛子来筛选。
车队渐近安博塞利,东非草原的壮丽第一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的草原并没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空灵,也没有“风吹草低现牛羊”那样的苍茫,因为在草和草之间还矗立着很多绿色大树。它们才是这片草原的真正王者,它们就是金合欢。金合欢是个超大的家族,金合欢属有800-900种,广泛分布在热带地区,大洋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是它们集中的地方。
在东非大草原上,这些雨伞天线般的大树让我们第一次感觉到终于到达了梦想中的非洲。我们熟悉的大树或者像海棠树那样毛寸,或者像雪松那样如宝塔般的莫西干。而金合欢呢,显然是“剃了”典型的板寸!这是因为这里的树木实在是太稀疏了,宽阔到树木可以随意展开自己的枝叶。再加上不用考虑积雪压垮树枝,这里的大树都在拼命撑开自己的树冠了。加上这里食草动物众多,所以树冠通常不会向下延伸,于是金合欢们的板寸头就越来越有型了。
不过,并非所有的食草动物都尝不到金合欢美味的树叶——长颈鹿就是这样的食客。长颈鹿的身高让它们能独享金合欢的嫩叶,不是什么动物都有三米以上的个头的。当然,金合欢们也不会甘于被吃,它们有自己防身的武器——尖刺。有趣的是,离地面越近刺越密集,那就是防止食草动物偷嘴了。而在长颈鹿头顶,那些枝条上就很少有尖刺了,因为没有动物能把嘴巴伸到这里了。所以,自然界里只有懂得经营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金合欢也不能例外。
不过,长颈鹿才不会放弃单独进餐的机会。它们灵巧的舌头可以绕过尖刺,把枝条上的嫩叶采下来,甚至会连着一些尖刺一起吞下去。即便是能忽略尖刺,长颈鹿也不会在一个地方长时间进餐。这不是因为树叶被啃光了,而是因为金合欢何还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在通常情况下,树叶钟的单宁含量并不高,但是在长颈鹿啃食树叶的时候,就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会引起死亡。所以,聪明的长颈鹿自然会找新的地方进餐了。
【长颈鹿可以避开金合欢刺的伤害】
车路,象路,角马路
我们很少能看见长颈鹿飞奔,因为这里很少有能威胁到他们的动物。它们强健的后腿甚至能踢碎狮子的头盖骨,狮子猎豹都不会轻易招惹这些大个子。长颈鹿们都会沿着自己的道路慢慢行进,去另外一片金合欢餐馆进餐。
在传统印象中,动物在野外都是四处奔跑的,那里没有隔离带也没有斑马线。不过,动物们还真不是四处乱跑的,每种动物,甚至每种动物的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特别的行进路线。我们在安博塞利探索的时候,司机突然倒车回来,我们这才发现一队大象迈着稳重的步子缓缓走来。我们等在路旁,等待它们走过与人类道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当然,这些路口并没有红绿灯,可是我们很乖巧地遵守着交通规则。谁也没有胆量去惊扰这些体重十吨的大块头,他们随意来个动作就可以让游览车人仰马翻,更不用提,暴怒的象群甚至可以把游览车踩成钢板一片。这些王者身上散发出的信息告诉我们,它们才是乞力马扎罗山下的王者。
相对于大象走的路,角马走的路更长也更远。每年它们都要游走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进行一场壮观的大迁徙。追逐肥美的水草是食草动物内心的强大动力,它们要找合适的场所进食,交配,繁殖,生命的轮回年复一年的上演。角马虽然叫马,但它们却是牛家的亲戚,它们的蹄子是有分叉的!不过,角马可没有我们常见的耕牛慢吞吞的样子,奔跑起来可以说是健步如飞。在大迁徙的时候,草原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角马群。漫漫征途是每头角马必经的历练。
【渡河的角马(Steed 摄影)】
在迁徙中,最大的障碍不是体力的消耗,而是横亘在路途当中的马拉河。虽然马拉河并不宽阔(渡河处也不过20米),角马可以短距离游泳,但是不要忽略河中早已等待多时的鳄鱼,还有容易暴怒的河马,这些住客足以让角马永远留在这里。所以角马渡过马拉河的行为也被称为“天堂之渡”,究竟去往哪一个“天堂”完全取决于角马的身体素质,还有些许的运气。可以说,马拉河也是一个严格的教练,它只让最强壮的个体通过,维持角马群体的强壮!
草原上的肉食爱好者
伴随着角马的迁徙,狮子、猎豹、鬣狗、黑背胡狼这些食肉动物都进入了狂欢。它们不用再去捕捉汤姆森瞪羚和黑斑羚,角马群中有的是老幼病残等着它们去捕猎。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些食肉动物也是保持食草动物群体健康的必要存在。
【草原上的鬣狗(Steed 摄影)】
因为是食物丰富的季节,我们看到的狮群都是懒洋洋的,它们都躺在树杈上,灌丛中,仿佛打盹才是正事儿。雄狮和雌狮结伴在一起,一天内会为了繁殖进行数次交配,这就是繁殖的季节,新的生命很快会来到这个世界。
在草原上处处都上演着生与死的游戏,在每个个体死去之后,故事并没有结束。那些狮子豹子吃剩下的残骸还是需要打扫的。大自然不会浪费一点儿食物,在大型食肉动物进餐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双眼睛盯着猎物,迫不及待地加入了。非洲兀鹫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大鸟的鼻子很灵。我们在行程中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盘旋的兀鹫群,在它们下方一定会有动物尸体。
通常来说,鸟类的羽毛会覆盖满全身。可是兀鹫就有个光秃秃的脑袋和脖子,看起来就不让人舒服。不过,这可不是为了让食肉动物厌恶,少吃几口肉,这是为了方便把头伸入动物尸体,吃到里面的内脏和腐肉。光秃秃的脖子更容易清洁,避免寄生虫来骚扰,于是兀鹫就变成了这付模样。
美和生存相比,当然是生存更为重要。当然,这里说的美也仅仅是以人类的观点来看而已。
非洲的土著花草
作为一名植物爱好者,在看动物的间隙,我的眼睛依旧会在草丛中寻觅。虽然不是雨季,但是仍然有很多非洲原生的花草挑逗着我们的神经。
东非草原是干湿季节异常鲜明的地方,这里的植物必须挨过漫漫的旱季才能迎来新生。圆叶虎尾兰和帮叶落地生根都有圆乎乎的叶片,就是它们的秘密武器。不用多想,这些叶子里面都存满了水分和养料,让它们可以在旱季悠然自得生活。那些圆乎乎的叶片都是非常好的储水设备,加上厚厚的表皮可以让水分避免过快蒸发,这样的装备真正做到了水分的开源节流。
当然,这些植物的秘密还不仅止于此。棒叶落地生根还有一项独特的技能,就是在叶片的边缘长出一圈小芽。这些小芽不会变成新的枝条,而是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脱落下去。这些落到地上的小芽就会长成一棵棵完整的植物了。落地生根也因此而得名!
在雨水无法预期的环境中,这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技能。种子萌发长成的幼苗很可能因为干旱意外死亡,况且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究竟能不能顺利开花结果都是未知数。棒叶落地生根的小芽恰恰能解决这些麻烦。不过,棒叶落地生根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很多喜欢多肉植物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栽到院子里的棒叶落地生根成了恶性杂草,根本无法清除。足见棒叶落地生根的生命力的强悍!
在非洲的花坛里,我们还能经常看到一种经常出现在国内菜摊上的植物。那就是心叶日中花,我们更熟悉它的另外一个名字“穿心莲”。不过,这种植物可不是真正的穿心莲,植物学上的穿心莲是爵床科的植物,花朵好像是两片嘴唇。而心叶日中花呢,花朵则像缩小版的菊花。要特别注意的是真正的穿心莲,茎秆粗硬,并不能当菜吃。至于我们吃到的“穿心莲”,其实都是日中花了。还有一种冰叶日中花,被称为冰草,也是市场上逐渐流行的蔬菜。
围栏和笼子
在东非大陆上,动物和植物都在努力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人类亦是如此。只不过,现代城市同这片土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人类用围栏和铁丝网把自己同荒野隔绝开来,仿佛是把荒野装进了笼子。可是,我们反过来看,真正被装进笼子的却是我们人类。那些徜徉于围栏边的动物仿佛就在观察我们人类的行为。我一时间有些恍惚,人类竟然才是这里的展品!
十天的时间让人真切感受到非洲的狂野,也真切感受到到自然所自行遵守的法则。我们离开肯尼亚的时候,正是日落时分。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一切故事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