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麋鹿——生而不凡

作者: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2022-06-09 浏览: 2,259 评论:0

摘要: 传说中姜子牙姜太公的座骑就是麋鹿,这种神兽不仅仅是停留在传说中而已,它是真真切切在我们眼前的。您看,这些大型的动物就是麋鹿。从麋鹿的名字本身来说,就非常有意思。它有好几个名字,首先古名就是麋或者是麋鹿,俗名叫“四不像”,它的拉丁学名叫长尾鹿,它的英文名字呢,叫...

传说中姜子牙姜太公的座骑就是麋鹿,这种神兽不仅仅是停留在传说中而已,它是真真切切在我们眼前的。您看,这些大型的动物就是麋鹿。从麋鹿的名字本身来说,就非常有意思。它有好几个名字,首先古名就是麋或者是麋鹿,俗名叫“四不像”,它的拉丁学名叫长尾鹿,它的英文名字呢,叫 Pere David’s deer“大卫神父鹿”。从中国古代的文字的分析,麋鹿它是从鹿,糜声,糜、泥声音相近,麋鹿在泥沼中行走,可见麋鹿是一种典型的湿地鹿种。

麋鹿——生而不凡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活动范围在现在的长江流域一带。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 3000 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

1865 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1865 年也就是清同治四年,阿芒·戴维神甫到北京南郊来做动植物考察。当时他隔着皇家猎苑的围墙见到很多鹿,可是作为动物学家的他,竟然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鹿,难道这是一种没有被科学发现、认识、新的物种吗?可是皇家猎苑是禁地,不让外人进去,他从里边更拿不走一只鹿。直到 1866 年 1 月,他花了二十两银子,买通了守卫皇家猎苑的官员,在一个月黑风高夜,皇家猎苑的官员从墙头给他吊下来两套麋鹿的头骨、角的标本。大卫神父如获至宝,把这两套东西,就送到了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经过巴黎自然博物馆的馆长米勒 ·爱德华的鉴定,发现这不但是一个新种,而且是一个单独的属。他的研究论文发表以后,就轰动了西方的科学界。为了感谢也是表彰大卫的发现,麋鹿的外文名字,就叫 Pere David’s deer,大卫神父鹿。1894 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

麋鹿——生而不凡

说完名字说外形,麋鹿,既然叫“四不像”,那么到底是哪“四不像”呢?就是脸似马非马,它的脸很长;蹄似牛非牛,蹄子很宽;角似鹿非鹿;尾似驴非驴。其实最后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麋鹿跟其他鹿科动物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区别,就是它的尾巴。因此它的拉丁学名叫长尾鹿,是非常贴切的。它在鹿科动物中是尾巴最长的,尾巴达到四十到六十厘米。鹿科动物的犄角有掌状、树枝状,主干向上或向前,分枝多朝前伸展,其作用是抵御敌害和争斗的武器,唯有麋鹿的犄角分枝朝后和朝外伸展,这与它的栖息环境和性情有关。朝后伸展有利于缠绕长草。麋鹿的脸像马的脸,与其它鹿的脸相比较长而且宽,长有长而硬的毛,所有这些特点都与麋鹿喜欢采食水生植物有关。麋鹿能将整个头部伸到水中去取食水草,唇部的触毛起到感觉作用。

麋鹿——生而不凡

麋鹿的“四不像”的特征完全是对湿地环境的适应。它的蹄子这么宽,便于在泥沼上行走,不至于陷下去。麋鹿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是典型的湿地鹿种。尾巴是干什么用的呢?因为它生活在湿地,湿地多蚊蝇。所以它要驱赶蚊蝇。麋鹿的食性在鹿科动物中也是非常特殊的。它主要是以吃湿地植物为主,不仅是草本的,而且非常爱采食禾本植物,它还有自己的特征,它脸比较长,蹄子又比较宽,便于在湿地泥沼中行走,可以吃到其他动物吃不到的那些湿地的植物,不管是挺水植物,还是浮水植物,它都能够有效地采食。《诗经》上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麋鹿每年四、五月份分娩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舐犊之情。小鹿刚刚生出来不久,腿还有点哆哆嗦嗦的,那么它在喝奶的时候,母鹿,在舔舐它的臀部来刺激它的消化。而且这时候在麋鹿苑经常是能听到这种母鹿和小之间的呼唤,真正的是呦呦鹿鸣,就是那种声音。雄性之间,每年在它们求偶期的时候,雄性之间要发生争斗。真正的鹿王,披挂上阵,角上卷着草,它的行为叫角饰。大部分动物都有炫耀行为,但是鹿王这种地位很高的,或者有争鹿王倾向的这种鹿呢,它的这种行为就通过把那些草叶卷在自己的头上,然后就是所谓的披挂上阵,在母鹿的面前跑来跑去,显得很威风凛凛,像个大将军。更有甚者,它们用角把那些泥挑在自己的背上,把自己的身上弄得黑糊糊的,这样就显得更酷了,母鹿的回头率就更高了。

麋鹿的价值至少有三点。第一,它是湿地的代表种,或者是湿地的奇见物种。我们如果保护好麋鹿,同时保护好它赖以为生的湿地,那么也就是呵护好了我们赖以为生的家园。第二,麋鹿是我们的祖先传承给我们的,我们有责任让它传承下去。第三,不能把麋鹿看成是一团肉,一张皮,或者一副骨架,而应该把它视为一个活的自然文化遗产,麋鹿曾失而复归,是劫后余生,作为国运兴衰的真实写照,作为生态质量优劣的标志生物,能够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是悲剧中的喜剧,不幸中的万幸。

据《麋鹿生境考察》记载,溱湖地区就是麋鹿的故乡。与此相印证的是,从这一地区出土的麋鹿化石最多,在全国也较为典型,泰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国内唯一一具完好的麋鹿化石标本便由此出土。约在两千年前,我国的封建社会处于鼎盛时期,其时麋鹿家族的繁衍也进入旺季。人们观鹿、驯鹿、食鹿,如同今日农家养猪食肉一般普及。由于种种原因,麋鹿野生种群已在一千年前绝迹,仅剩数百头被驯养在明、清的皇家园林中。1900 年,八国联军攻陷北平,生存于皇家园林内最后几头麋鹿终于像战俘一样被带出海外,开始了长达百年风雨飘摇的流浪生涯。从此,96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再也见不到一头麋鹿的踪影了麋鹿。20 世纪 80 年代,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倡议和帮助下,这些流落海外的国家级珍稀动物,万里迢迢从英国重返故园。溱湖地区的麋鹿引进于 1996 年,原先只引进了 4 头,这些年来已繁衍到近50 头,个个膘肥体壮。 上海野生动物研究所专门从事麋鹿研究的专家,经过几年来的跟踪研究,认为从麋鹿的生长习性、产仔率等方面来说,溱湖地区比大丰地区更加适应麋鹿的生长、繁衍,因为大丰地区多盐碱地,而我们溱湖是适应麋鹿生长的温湿地,另据考证,从溱湖地区出土的麋鹿化石已达到 72 块之多,而从大丰地区出土的麋鹿化石只有 4 块而已,这在真正意义上证实了溱湖地区是野生麋鹿从地球上消失的最后地点也证实了溱湖地区才是麋鹿的故乡。

麋鹿——生而不凡

我们可能都非常熟悉这两个成语:一个是“鹿死谁手”,一个是“逐鹿中原”。那么这些“鹿”指的是什么呢?就是麋鹿,因为远古的统治者对星象、天文,还不是太熟悉的时候。是以物候的变化,来判断植物年代的开始和结束的。麋鹿跟别的鹿恰恰不一样的地方,它脱角时间是在冬尽春来的时候。它的角一脱落,那么新的植物年就开始了,万物呈现生机。所以那些统治者就把麋鹿的脱角作为一个非常吉祥的象征,逐渐它就形成一种仪式化。皇家饲养麋鹿,就成了皇权的象征,叫“承天受命,以行王狩”。麋鹿是东方神鹿,是吉祥之鹿,它们是中华的瑰宝,溱湖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