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任何国家一旦确信其他国家的野生动物以非法的形式进入其境内,必须采取行动。今年十月,这些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小猩猩就被马来西亚的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成功截获。 撰文:Rachael Bale 今年十月的第一个周一,美国和其他11个环太平洋...
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任何国家一旦确信其他国家的野生动物以非法的形式进入其境内,必须采取行动。今年十月,这些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小猩猩就被马来西亚的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成功截获。
撰文:Rachael Bale
今年十月的第一个周一,美国和其他11个环太平洋国家宣布达成了一项全面自由贸易协定,该工作自奥巴马第一任期期间就开始筹备。周四,最终的协议终于公之于众。《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旨在推进相互间更顺畅的贸易行为,但有一类贸易是明令禁止的:野生动物非法交易。
奥巴马政府认为这些有关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的条款是赢得美国人民支持该协议的大号卖点。今年五月,奥巴马曾在俄勒冈州的耐克总部推广这项协议:
“强制性越来越高的环保规定有助于我们尝试一些前所未有的举措,可以更有效的阻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森林砍伐和海洋过度开发,而这项协议就包含这些强制性的条款。”
但许多环保组织认为,协议中的环保章节更像是粉饰该协议的窗帘子,反倒可能会怂恿一些消极的行为,例如扩建棕榈油种植园,或者加大化石燃料的出口。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略显软弱的措辞并不能给鲸鱼、鲨鱼等动物带来实质性的保障。
“如果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在野生动物贸易条例上拥有广阔的提高空间,那么也可以说,它在摧毁野生动物方面的潜力同样巨大无比,”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环境科学家Jacob Phelps说道,他专研于自由贸易协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野生动物黑市会资助恐怖组织,这本身就是一种集团犯罪,也是对濒危物种最大的威胁之一。每年都有数不尽的动物和动物器官被卖作宠物、医药、食品、纪念品,或者精神奢侈品,所涉及的物种类别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黑市的规模到底有多大,这很难说,但2009年,名为“买卖”(Traffic)的野生动物监控组织推测,非法野生动物进口的全球总额大约在2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在野生动物贸易条例上拥有广阔的提高空间,那么也可以说,它在摧毁野生动物方面的潜力同样巨大无比。 ——兰卡斯特大学环境科学家Jacob Phelps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定位于严格限制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对野生动物的需求大多来自亚洲国家,虽然象牙消费大国中国并未参加该协议,但越南和马来西亚参加了。她们都是抗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前沿阵地:越南对犀牛角的需求致使偷猎犀牛的行为屡禁不止,而马来西亚是主要的动物走私中转国,包括象牙、热带鸟类和稀有爬行动物等等。
“我们为了打击占比较小的非法交易,不得不树立起越来越多的篱笆墙,但我们为了促进合法交易又不得不打破各种壁垒,两者到底该如何协调呢?”Phelps问道。
总之不是件易事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采取哪些措施?
关于保护野生动物,我们摘取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的部分内容:
每个国家都必须履行《濒危野生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的义务。为了保护易危物种,《濒危野生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签署国必须确保特定物种的任何进出口都经过必要的批准。
每个国家都必须对境内可能成为易危物种的动物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保护。
任何国家不得降低环境法规的约束力来吸引投资。
每个国家都必须打击并避免野生动物非法贸易。
每个国家都必须逐步终止最具危害的渔业补贴。过度捕捞已成为海洋生态环境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直接造成全世界90%的大鱼消失,例如金枪鱼、鳕鱼和剑鱼等等。
美国商务代表助理Jennifer Prescott参与了该协议环保章节的谈判,他介绍说该协议来之不易,例如有条款规定进口国必须打击在原产国属于非法的野生物种交易,无论该物种在目的地国是否受到法律保护。一旦收到可靠消息,进口国必须及时采取行动。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这是个较为新颖的条款,但也令人沮丧,因为要求过于宽泛,并没有列举出强制实施的法律条文。
哪有什么完美的贸易协议,都是谈判协商出的结果。 ——美国商务代表Michael Froman
举个例子吧,某人从秘鲁进口了一只鸟到马来西亚,但这只鸟是他人从秘鲁的荒野非法捕获的野生动物。某秘鲁官员或者当地的民间组织查清了该偷猎行为并告知马来西亚的执法机构。那么依据上述条款,马来西亚必须对购买者实施抓捕,即使这种鸟在马来西亚并不享受法律保护。
“为了让部分国家理清这个想法,并承诺承担远甚以往的义务,以及加强对他国法律的理解,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美国商务代表Michael Froman说道。
关键措辞
毕竟这是份法律文件,每个措辞都极为关键。通过抠字眼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很多环保组织和美国国会的立法委员就对协议终稿的部分措辞极为不满,例如“各国必须采取措施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而没有要求“禁止”。
后者界定清晰,可以更有效更果断的采取执法行动,取缔屡禁不止的黑市交易。
打击?我们又该如何判定某国是否采取了必要措施来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
“类似于‘努力’和‘采取措施’这样的词汇并不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密歇根州民主党人Sandy Levin在今年五月的众议院会议上说道。
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的部分签署国,例如日本和越南,某些传统药店助涨了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势头。这家位于东京筑地鱼市(Tsukiji Fish Market)的药店就曾出售过濒临灭绝的猞猁。
令环保主义者更为沮丧的是该协议并未引用完整的多边环境协议,也就是制定环境标准的国际条约。
在2007年5月的国会会议上,为了更好的制定贸易协定,两党提出过一个办法,理应适用于如今这些国际环境条约。
虽然《濒危野生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被引入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它控制着濒危物种领域的国际贸易,自然成为美国商务代表的首选。同时,《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能反哺《濒危野生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用经济惩罚来维系各国在保护野生动物领域的努力。
但由于并未引用保护鲸鱼、水鸟湿地、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的国际条约,《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另行拟定条款,期望从其他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个国家因为没有履行野生动物保护义务而遭到贸易制裁,这种情况真不多见。 ——塞拉俱乐部Ilana Solomon
例如,该协议并未强求各国遵守捕鲸业的国际条约,而是要求各国坚持长期保护鲨鱼、海龟、海鸟及其他海洋动物。《国际捕鲸条约》却会要求暂停商业捕鲸。
评论家直言,这些措辞软弱无力,毫无强制力可言。但美国商务代表认为新的协议措辞反倒会比《国际捕鲸条约》更有效,因为它更具弹性,而且适用于所有海洋哺乳动物,包括海豚。另外它还摒弃了所谓的“科研捕鲸”豁免权,日本就利用这一借口长期过度捕杀鲸鱼,并无视国际法庭的裁决。
另外,所采取的措施也应该视情况而定,例如有关鱼翅的禁令,以及海龟、海鸟和其他海洋动物的管理条例。
强制规定
理论上来说,任由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国家都算违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受到应有的制裁。
但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大呢?
就秘鲁来说,美国和秘鲁曾在2009年讨论过贸易协议,开创性的细谈了环保方面的条款。当时的措辞简洁强硬,尤其是在反对非法采伐和木材走私方面,环保主义者更是将其奉为现代贸易协议的典范。
这样的措辞看起来更具有执行力,但生效六年来,秘鲁仍未取缔国内的非法采伐行为。
各国应采取措施打击并阻止有关野生物种的非法行为。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尽管美国一直努力接触秘鲁,共同打击非法采伐,但却无法在两国的贸易协议框架内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美国商务代表助理Prescott认为,正式按照贸易协议来解决问题往往是迫不得已的最后一招,因为这么做很可能将通力合作拒之门外,如果合作能达到效果,那一定更优先的选择。
不仅仅是秘鲁。美国问责局在2009年发布的一篇报道曾描述,很多自由贸易伙伴国难以承担协议内的义务,而且美国也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监管或者强制其执行。
据问责局报道,五年来,虽然美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不能满足实施监督的条件。
与以往的部分协议不同,如今这项协议中承担监督角色的国家已不只是美国一家。
“每个美国人都希望我们更努力更坚定,”Froman说道。“但其他国家的人民也有同样的想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恰好给每一个成员国提供了这样的执行机制。”
解决多边纠纷
相比于2014年初维基解密发布的备受质疑的草稿不同,该协议环保章节终稿中有关解决纠纷的条款被视为一大进步。草稿中几乎没有要求任何国家进行诉求,即使没有达成共识也没有救助计划可寻。
终稿则规定任何国家一旦认定另一个国家并未履行环保义务,可以像协议中的商业条款一样执行纠纷解决条款,采取包括经济制裁在内的各项措施。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有利于《濒危野生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更好的管理野生动物贸易。豹受到《濒危野生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最高级别的保护,图中存储于科罗拉多州国家野生动物财产库的豹头和豹皮椅都是通过打击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缴获得来的。
假如有证据显示越南警方对售卖犀牛角的店主不闻不问,那么美国或者其他伙伴国可以呈交诉状。某个内部专家组将听取各方陈述,并作出裁决。提起诉讼的国家一旦胜诉就可以做出惩罚,最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贸易制裁。
但环保主义者还是持怀疑态度,美国在面对破坏环境的贸易伙伴时,即使采取正式行动也并未留下什么激动人心的记录。
“一个国家因为没有履行野生动物保护义务而遭到贸易制裁,这种情况真不多见,”塞拉俱乐部(Sierra Club)的Ilana Solomon说道,她也是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批评最严厉的评论家之一。
美国曾对某些伙伴国提出过类似的诉讼,但大多数情况下所采用的措辞都不够强硬,受指责的国家也依然我行我素,她补充道。
企业诉讼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规定,企业认为遭到歧视或者投资受阻时可以质疑政府政策,包括环保方面的政策。所采用的机制名为“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间的纠纷”,企业可以将该国政府诉至仲裁法庭。
“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间的纠纷”机制最早成名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但相关记录颇具争议。
面对诉讼的威胁,某些国家还是能够重新审视环保方面的问题,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Rachel Wellhausen说道,她专研于这类挑战法律的案件。
据Wellhausen介绍,这类企业诉讼中的三分之一在递交仲裁法庭前就得到了解决,还有三分之一得到了仲裁法庭的妥善裁决。要想理清真正与环保有关的案件则是个技术活,被誉为左倾智囊团的加拿大另类政策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Policy Alternatives)则致力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的这类案件。
难道该协议毫无亮点?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丝丝春风?我想还不至于吧。 ——美国商务代表Michael Froman
据统计,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框架内涉及投资者与东道国纠纷的案件中,向加拿大政府提起诉讼的案件有60%与环境资源管理政策有关,而美国则是30%。
但美国在面对企业投资方的诉讼中从未败下阵来。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一向支持环保政策,”国际经济政策咨询公司“岩溪全球顾问”(Rock Creek Global Advisors)的副主席Michael Smart说道。Smart提到美国化学公司科聚亚的案件,该公司曾试图在一款特效杀虫剂的推广中挑战加拿大政府的禁令,结果一败涂地,并被要求支付冲裁费用。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还出现了颇有新意的思路,例如允许提前裁决琐碎的诉讼,另外还套用了标准的自由贸易协议序文,其中特意强调鼓励各国采取控制措施保护环境。
该自由贸易协议要求签署国严格执行野生动物法规。这家位于秘鲁亚马逊河镇的大市场正在售卖各种蛇油和龟油,以及各类野生动物产品。
这种较为常见的套话让人觉得过于圆滑,尤其考虑到过去几年里,针对环境政策的诉讼越来越多。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间的纠纷》章节中,特意提到禁止有关烟草条款方面的诉讼。尽管民主党议员大声疾呼,但如此优待的保护条款并未顾及环境法规。
“赋予企业这么大的权利来挑战我们的法律,并由国际法庭进行裁决,其前景牵扯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作为一名民主党人,俄勒冈州参议员Jeff Merkley说道。“这些法律有的保护野生动物,有的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还有的承担着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如今却要受制于这些条款,置我们的环境和公共卫生于不顾。”
能否拯救动物?
“就阻止野生动物走私而言,我觉得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在内的任何贸易协议都不是什么灵丹妙药,”Froman说道。“但该协议可能成为强化其他打击措施的助推器。”
甚至部分批评家都认为这是个巨大的进步。
“还从未有哪个重大的贸易协议走得如此之远,试图缓解自然资源受到的日益增长的压力,例如过度捕杀鱼类、野生动物,以及森林砍伐,”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arter Roberts在一份声明中说道。
“但关键在于,各成员国必须在做出承诺的基础上,推进并实施有效的环保措施,满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要求。”
包括塞拉俱乐部在内的部分批评方仍然担忧那些弱势的措辞、乏善可陈的执行力和暗流涌动的企业诉讼。
“哪有什么完美的贸易协议,都是谈判协商出的结果,”Froman感慨道。
“但静心看看这项协议吧,难道是毫无亮点?不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丝丝春风?我想还不至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