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在甘肃酒泉盆地首次发现了直翅目昆虫化石,距今已经有1.2亿年的历史,根据地层结构和相伴生的化石判断,它们就是现代昆虫蝈蝈的祖先。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王贺介绍,这次发现的直翅目昆虫属于鸣螽科,...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在甘肃酒泉盆地首次发现了直翅目昆虫化石,距今已经有1.2亿年的历史,根据地层结构和相伴生的化石判断,它们就是现代昆虫蝈蝈的祖先。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王贺介绍,这次发现的直翅目昆虫属于鸣螽科,只有几厘米大小,雄虫的翅膀上有鸣器,专家推断其和现代蝈蝈一样擅于鸣叫,同时有发达的后足,和蝈蝈善于跳跃的特质相似。
王贺:大家广泛知道的蟋蟀、蛐蛐、蝈蝈、蚂蚱这些都属于直翅目(昆虫),而我现在发现的这个应该算是蝈蝈的远亲,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因为它也可以靠摩擦翅膀发音,跟蝈蝈发音机制差不多。
该化石纪录显示,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开始,鸣螽科昆虫就渐渐衰落直至消亡,这个过程伴随着被子植物的兴盛。王贺表示,1.2亿年前的酒泉盆地不像现在这么干燥,应该是相对湿润、水系发达的地区,适合各类昆虫的生存。
王贺:在这块标本上虽然很残破,但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有一个阴锯脉,而且在根据与其它的已发现化石的标本进行对比,符合这个类群的一些特征。它的大小保存下来大概三厘米左右,一般昆虫有这种翅斑的都是一种这种是保护色,它可能是当时会生活在灌木丛中,或者其它地方隐秘自己。
目前,这种昆虫化石仅在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和中国酒泉盆地发现。
王贺:这块标本是(甘肃)酒泉首次发现,这个是很重要的,对于我们这个类群的扩散和迁移都有一个更新的认识,也是一个新的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