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阿拉斯加的北极圈地区发现的另一种奇特化石表明此地在白垩纪晚期曾生活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恐龙种群。新发现的这种食草类鸭嘴龙名为Ugrunaaluk kuukpikensis,在阿拉斯加当地的伊努皮亚特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是“古老的食草动物”的意思。本周,森浩嗣(H...
在阿拉斯加的北极圈地区发现的另一种奇特化石表明此地在白垩纪晚期曾生活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恐龙种群。新发现的这种食草类鸭嘴龙名为Ugrunaaluk kuukpikensis,在阿拉斯加当地的伊努皮亚特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是“古老的食草动物”的意思。本周,森浩嗣(HirotsuguMori)、帕特里克‧德鲁肯米勒(Patrick Druckenmiller)和格雷戈里·埃里克森(Gregory Erickson)在《波兰古生物学报》(Acta Palaeontolgica Polonica)中对这种恐龙进行了描述。
尽管在6900万年前处于白垩纪晚期的阿拉斯加并不像现在这么寒冷,但此前古生物学家们认为此地的气候以恐龙生存的标准来说过于凉爽,不会有很多的恐龙种群在此栖息。Ugrunaaluk是在此地发现的第四种恐龙物种,在阿拉斯加的这个位置是非常罕见的,并且有证据表明在相同的“王子溪地层”中还有至少13类恐龙存在。这明确地表明该地区存在多种恐龙种群,或者正如此项研究的作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格雷戈里·埃里克森所言:“这里是被我们忽略的失落的恐龙世界。”
这些恐龙化石来自利斯科姆骨层,这是由地质学家罗伯特·利斯科姆的名字命名,当年就职于壳牌石油公司的利斯科姆于1961年发现了该骨层。当初,利斯科姆认为这些骨骼化石属于哺乳动物,但经过古生物学家的重新考证,发现竟然是恐龙的骨骼。
在之后的25年间,研究人员又发现了几千块恐龙骨骼,大部分属于鸭嘴龙骨骼。虽然在利斯科姆骨层发现的大多数骨骼样本属于未成年时期,但是据估测Ugrunaaluk能长到30英尺长。“看样子似乎是一大群未成年动物恐龙突然死亡,造成该地区内相同年龄段的恐龙几乎都死亡殆尽,最终形成了这些沉积的化石。”阿拉斯加州立大学的研究作者帕特里克‧德鲁肯米勒说道。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一骨层,详细描述这一地区的其他恐龙,并揭示古代北极圈地区很有可能生活着更加丰富的生物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