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如果不停止砍伐森林,变色龙很快就会灭绝

作者:佚名 2015-09-10 浏览: 3,535 评论:0

摘要: 七彩变色龙的幼体愈能融入周遭环境,就愈能安全避开捕食者。这种变色龙原生于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大陆。 Photograph by Christian Ziegler 威尔斯变色龙。 Photograph by Christian Ziegler 口鼻上有隆起物...

如果不停止砍伐森林,变色龙很快就会灭绝

七彩变色龙的幼体愈能融入周遭环境,就愈能安全避开捕食者。这种变色龙原生于马达加斯加和非洲大陆。 Photograph by Christian Ziegler

如果不停止砍伐森林,变色龙很快就会灭绝

威尔斯变色龙。 Photograph by Christian Ziegler

如果不停止砍伐森林,变色龙很快就会灭绝

口鼻上有隆起物的长鼻变色龙。 Photograph by Christian Ziegler

如果不停止砍伐森林,变色龙很快就会灭绝

在这两只雄性七彩变色龙为了一只雌性变色龙搏斗之后,胜利者仍披挂着战斗时的颜色,落败方则呈现出代表俯首称臣的阴暗色泽。 Photograph by Christian Ziegler

如果不停止砍伐森林,变色龙很快就会灭绝

攀着树枝睡觉的奥桑纳斯变色龙。 Photograph by Christian Ziegler

光以奇特身体构造的数量而言,变色龙鲜有对手。它的舌头比身体长很多,能在瞬间伸出攫取昆虫。视力绝佳的双眼可在圆顶塔楼般的眼框中各自独立转动。脚趾分组连在一起,形成像是连指手套的钳子。眉部和口鼻部长了角。鼻子上还点缀着疙瘩。颈部围着一块皮瓣,仿如伊莉莎白时期贵族身上穿戴的蕾丝襞襟。

早从亚里斯多德就注意到,在变色龙所有古怪的身体特征中,最能​​代表它的就是能变色的皮肤。有一个普遍的迷思是,变色龙会变成它们所接触物体的颜色。某些颜色变化固然能帮助变色龙融入周遭环境,但大部分的皮肤色泽变换实际上是一种用来沟通的生理反应。这是蜥蜴在运用色彩语言针对影响它的事物表达自己:如求偶、竞争、环境压力。

至少科学家现在的看法是如此。「即使变色龙几世纪以来都曾受到关注,仍有许多谜团包围着它们,」布朗大学生物学博士后研究员、也是变色龙专家的克里斯多福.安德森说。 「我们仍在拼凑这些机制的实际运作方式,」这些机制包括舌头的爆发性射出和皮肤颜色变化的物理原理等。

科学家近来经由观察圈养的变色龙,对这种蜥蜴的生理机制有了重大发现。另一方面,变色龙未来在野外的生存机会,却仍充满未知。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去年11月针对变色龙公布了一份新的红皮书评估报告,报告中将至少一半的变色龙物种列为受胁或近危物种。安德森是IUCN变色龙专家小组的成员,生物学家暨国家地理学会奖助学者克莉斯朵.托利也是其中一员,她在非洲南部的考察旅程中,记录了新的变色龙物种和消失中的栖地。

在两百多个已知的变色龙物种中,大约40%居住于马达加斯加岛,其余大部分生活在非洲大陆。藉由DNA检验,某些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变色龙,已被证实为基因不同的物种。在已知的变色龙物种中,超过20%是在过去15年间才辨识出来的。

安德森研究变色龙进食行为的方式非常精细。他使​​用每秒捕捉3000张画面的相机,将变色龙捕食蟋蟀的短短0.56秒过程,变成一支28秒的舌头射出机制的教学影片。

影片中这只蜥蜴的喉囊里有一块舌骨,周围有一层层富弹性的胶原组织鞘套,位在管状的加速肌肉内。变色龙发现昆虫时,将舌头从嘴里伸出,此时肌肉收缩,挤压到组织鞘套,鞘套便像装了弹簧般射出。舌尖的形状使其功用类似一个湿的吸盘,可以抓住猎物。舌头一收,晚餐入口。
安德森说,关于舌头射出的机制,科学家还有更多需要了解的地方。

科学家对变色龙颜色变化的了解也与时俱进,更在米歇尔.米林柯维奇于今年稍早发布了他的研究成果之后,获得重大进展。科学家长期以来都认为,变色龙会变色,是因为皮肤细胞的色素沿着脉状的细胞延伸物扩散所致。身兼进化遗传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的米林柯维奇说,这个理论并不可信,因为绿色的变色龙很多,可是它们的皮肤细胞里并没有绿色素。

因此米林柯维奇和他在日内瓦大学的同事开始「结合物理学和生物学,」他说。在一层皮肤色素细胞下,他们发现另一层皮肤细胞,里面有排列成三角形晶格的奈米大小结晶体。

研究人员把变色龙的皮肤样本暴露在压力和化学药物下之后发现,这些晶体可以被「调整」以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这又进而影响晶格反射出来的光的颜色。随着晶体的间距扩大,反射的颜色会从蓝色、绿色、黄色、橙色转变成红色――当某些七彩变色龙从放松转为焦躁或热情的状态时,肤色经常会呈现出这种万花筒似的变化。

尼克.汉恩在七岁时养了他的第一只变色龙。 20年后,这位变色龙爱好者和育种者在他位于宾州里丁市店面的地下室,养了多达200只变色龙。
一排排金属网线的笼子里,放置了可供攀爬的植物和让母变色龙产卵的沙土。电灯和洒水器模拟出这些蜥蜴原生栖地的气候。就像在联合国高峰会上帮敌对派系安排座位一样,排列这些笼子也颇让人伤脑筋。为了不让这些动物激怒彼此,汉恩把母变色龙放在看不到公变色龙的地方,并把公变色龙放在看不到母变色龙或雄性竞争对手的地方。

年轻的雄性七彩变色龙安柏是所谓的「红条」,这个品种的原生地是马达加斯加北部的安比洛贝区。它的身上有红色和绿色的斑马纹,两侧还各有一条水蓝色赛车条纹。

汉恩带着攀在棍子上的安柏绕过一个转角,来到波特住的笼子,波特是一只成年的蓝带雄性七彩变色龙,也是汉恩饲养的蜥蜴中最大的一只。汉恩打开笼子的门,波特看见安柏之后立即出现反应。才不过往前移动了几公分,波特的绿色条纹就已经变成鲜黄色,它的眼窝、喉咙和带刺的背脊则从绿色变成橘红色。安柏也变得比较红――不过若以色彩而言,波特的比它夸张醒目得多了。为了加强效果,随着波特愈爬愈近,它还把嘴巴张得大大的,露出亮黄色的牙龈。

此时汉恩退开,并把安柏放回笼子里。如果没这么做,他说,波特可能会尝试冲撞或咬安柏,而安柏的皮肤几乎一定会变成棕色――那是认输讨饶的颜色。 (2014年一份研究的结论是,变色龙发展出这种渐次褪为褐色以表示服从的能力,是因为它们「慢速移动的生活方式,严重限制了它们迅速且安全地逃离强势个体的能力。 」)

虽然所有变色龙都会改变颜色,但某些物种变色的程度并不足以产生威吓作用。不过,几乎所有变色龙都有另一个透过身体威吓对方的技巧:它们能使自己看起来比较大。它们会打开有关节连接的V型肋骨来抬高脊柱,以缩减身体的宽度并增加身体的高度。它们也会紧紧卷起尾巴、用舌器扩大喉咙,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巨大。以这样的身形面对敌手时,变色龙看上去就会比原本大得多。

在汉恩饲养母变色龙的笼子里,有一只叫做凯蒂.佩芮,身体呈现准备交配的亮粉红色,它的邻居叫花生,花生的身体呈粉红色,带黑色条纹,因为它已经交配过了,腹中怀着卵。若凯蒂碰上一只以求偶色和上下摇摆的展示向它示好的公变色龙,它也觉得对方不错,或许就会愿意和它交配。但如果同样这只公变色龙找上花生,花生的颜色就会变得深得多,点缀着鲜艳斑点,并且威胁性地张开嘴巴。如果公变色龙坚持不退,花生就会发出嘶嘶声或试着咬它。

雄性和雌性变色龙都是多配偶制。大部分的变色龙物种都是卵生动物,但某些变色龙产下的幼体是包覆在如茧的透明囊里。变色龙不做抚育工作,所以幼体一出生或孵化就得自立自强。

为了躲避鸟类与蛇类的猎捕,变色龙发展出新奇的藏身方式。多数的变色龙物种都栖息在树上,它们可以将身躯变窄到足以藏身在树枝的另一侧。若地栖变色龙碰上捕食者,托利说,有些会「装成树叶」,也就是扭曲它们的身躯,好让自己看起来像是森林地上皱巴巴的树叶。
变色龙躲得过某些威胁,却躲不过摧毁它们栖地的火耕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把九种变色龙列为极度濒危,37种为濒危,20种为易危,还有35种为近危。

从2006年至今,托利和她的团队已在南非、莫桑比克、坦尚尼亚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辨识出11种新的变色龙物种。这位生于美国麻州的教授自2001年起就在非洲研究这些蜥蜴,目前在开普敦的南非国立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工作。当遗传学研究证明了某种变色龙确实为新物种时,「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写一篇没什么目标也没人会读的科学报告,」托利说。 「而是在完成某件事情――而它会是永远的。」

她话锋一转说道,「当我心里想着『哇!这实在很酷』的同时,却也感到可怕。我不断想像这片森林被砍伐时、小变色龙紧紧攀附在树枝上的景象。」她一面说着,声音哽咽起来。 「我不禁想,真希望我们从来没找到它们,」她说。「因为如果不停止砍伐森林,它们很快就会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