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朱鹮(Asian crested ibis)

作者:佚名 2015-07-23 浏览: 7,147 评论:0

摘要: 朱鹮(Asian crested ibis)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

朱鹮(Asian crested ibis)

朱鹮(Asian crested ibis)

朱鹮(学名:Nipponia 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双亲孵化及育雏,孵化期约30天,40天离巢,性成熟为3岁,寿命最长的记录为37年。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我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洋县秦岭南麓仅有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2000多只(2014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1500多只,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科: 鹮科 Threskiornithidae

属: 朱鹮属 Nipponia

种: 朱鹮 N. nippon

(Temminck, 1835)

分布: 东亚

外形特征Description

朱鹮体长55-78.5厘米。 朱鹮为雄雌同形同色的鸟类,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尤以初级飞羽的粉红色较浓,头颈部的羽毛特化伸长形成下垂的冠羽,整个面部,包括额部、眼周、眼睑和下嘴基部裸露无羽毛,且呈鲜艳的红色,喙的尖端和下喙的基部红色其他部分黑色,虹膜金黄色,脚亦为鲜亮的红色。繁殖季节的成鸟在整个头部和颈部乃至肩部会分泌出黑色的小颗粒,将头颈肩部沾染成灰黑色,但必须指出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分泌物造成的而非羽毛本身颜色的变化。幼鸟为成鸟的灰色版本,在成鸟应为白色的羽毛在幼鸟均为灰色。头部的冠羽较短。朱鹮的叫声非常嘈杂刺耳。

生态习性Ecological Habit

与大部分鹭科鸟类相似,朱鹮的栖息地和取食地是分开的,它们喜欢栖息在高大的乔木顶端,在水田、沼泽、山区溪流附近觅食。朱鹮在野生环境中非常喜欢湿地、沼泽和水田。它们在水田中觅食,喜欢栖息于海拔1200~1400m的疏林地带的高大的树上,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

生长繁殖Growth and Breed

每年3月到5月是朱鹮的繁殖季节,它们选择高大的栗树、白杨树或松树,在粗大的树枝间,用树枝、草棍搭成一个简陋的巢。朱鹮的巢平平的,中间稍下凹,像一个平盘子。雌鸟一般产2-4枚淡绿色的卵。经30天左右的孵化,小朱鹮破壳而出。60天后,雏鸟的羽翼丰满起来,但还远没发育成熟,它们的羽毛比成熟朱鹮的颜色稍深,呈灰色。直到3年之后,小朱鹮才完全发育成熟,并开始生儿育女。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朱鹮曾经是分布非常广泛的一个鸟种,历史上中国东北、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都有朱鹮分布的记录。它在中国的分布记录北起黑龙江,南至安徽、浙江,西到甘肃中部。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鹮分布的国家,只是一个野生种群留在中国中部的陕西省。

朱鹮分布在一下的国家:

朱鹮(Asian crested ibis)

生存状况Living Condition

历史上的朱鹮不仅分布广泛而且数量巨大,它是东亚地区非常常见的一个鸟种,甚至在20世纪30年代因为数量过多危害农业生产而遭到日本政府有组织的捕猎。但从1960年代开始,本物种的数量陡降,到1970年代,中国、日本和苏联的科学家花费大量精力寻找朱鹮但一无所获,一度以为朱鹮已经灭绝。直到1982年才在中国陕西南部的汉中洋县发现了仅存的7只朱鹮,并在那里建立的专门的保护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野生朱鹮分布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朱鹮数量的陡然下降和分布地域的骤然收缩尚不得而知。 濒危因素: 目前朱鹮受到生存环境恶化、天敌威胁和自身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而濒危。由于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遭砍伐,以及适合朱鹮觅食的水田大面积改造为旱田,本物种的生存空间正在不断收缩,另外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农药也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朱鹮种群高度密集,至今只有一个野外种群,一旦爆发疫情很容易造成种群灭绝,另外自身繁殖能力低下与抵御天敌的能力较弱也是造成本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 朱鹮的保护和人工繁殖: 1986年在中国林业部的支持下,陕西省政府在洋县成立“陕西朱鹮保护观察站”专门负责朱鹮的保护与研究。从1993年至2003年,在陕西、北京等地共建立了十三个朱鹮保护地,总面积达四千二百三十公顷,此外为了扩大种群,北京动物园还积极开展朱鹮人工繁殖的研究,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繁殖朱鹮的科研机构。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北京动物园高级工程师李福来。 2008年朱鹮在浙江省德清县开始进行野外放养训练和养殖,浙江大学提供技术支持。 中、日两国从1985年起共同保护朱鹮,并签订了《中日共同保护朱鹮计划》,各自为立法及教育推广保护朱鹮而努力。 CITES濒危等级:附录I 生效年代:1997年 IUCN濒危等级:濒危 生效年代:1996年 IUCN濒危等级:EN D 生效年代:2003年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一级 生效年代:1989年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濒危 生效年代:1996年

资 料Information

澳大利亚1984年国际邮票展览于9月21日至30日在墨尔本举行。中国应邀参加这次展览,专门印制这个纪念封。纪念封的图案为中国珍贵鸟类——朱鹮(Nipponia nippon)。

朱鹮(Asian crested i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