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 长颈鹿知识
  • 长颈鹿百科
  • 长颈鹿资讯

长颈鹿 @@@@

长颈鹿(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拉丁文名字的意思是“长着豹纹的骆驼”。它们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站立时由头至脚可达6-8米,体重约700千克,刚出生的幼仔就有1.5米高;皮毛颜色花纹有斑点和网纹型,头的额部宽,吻部较尖,耳大竖立,头顶有1对骨质短角,角外包覆皮肤和茸毛;颈特别长(约2米),颈背有1行鬃毛;体较短;四肢高而强健,前肢略长于后肢,蹄阔大;尾短小,尾端为黑色簇毛。牙齿为原始的低冠齿,不能以草为主食,只能以树叶为主食;舌较长,可以用于取食;具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肤覆盖。

生活于非洲稀树草原地带,是草食动物,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为27年左右,动物园里的能活超过29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

中文学名
长颈鹿
拉丁学名
Giraffacamelopardalis
别称
麒麟、麒麟鹿、长脖鹿

二名法
Giraffacamelopardali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长颈鹿图册

词条视频

中文学名
长颈鹿
拉丁学名
Giraffacamelopardalis
别称
麒麟、麒麟鹿、长脖鹿
二名法
Giraffacamelopardali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偶蹄目
亚目
反刍亚目
长颈鹿科
长颈鹿属
长颈鹿
亚种
9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58
英文名称
Giraffe

形态特征

长颈鹿雄性身高4.5-6.1米、雌性身高4.1-5.5米;雄性重量900-2000千克、雌性重量700-1300千克;颈部长度平均2.4米;出生时身高1.8米;出生时的体重44-70千克。雌雄头顶均生有一对外包皮肤和茸毛的小短角,底色浅棕,终生不会脱掉。此外,它的耳后和眼后还有两对角,但是不很明显。有的雄长颈鹿头额的中央还长有一只角。因此,它们就有6-7只角。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适宜远望。除了一对大眼睛是监视敌人天生的“瞭望哨”外,还会不停地转动耳朵寻找声源,直到断定平安无事,才继续吃食。长颈鹿的头部具有坚硬的角状头盖骨。长颈鹿全身被毛疏短,身披浅黄底色、镶有布满形状大小不同的黑褐色花斑网纹的外衣,皮肤上的花斑网纹是一种天然的保护色。[1]

长颈鹿的长脖子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椎骨只有7块,只是它们的椎骨较长,相互间有粗壮的肌肉紧连。躯干较短,从肩到臀向下倾斜。颈背有鬃毛。尾长,末端有一束长毛。前腿比后腿更长。蹄直径和餐盘一样大,心脏有65厘米宽,肺的容量达50升。[2]长颈鹿的身高要求它们拥有比普通动物更高的血压,因为只有这样,心脏才能把血液输送到“很远”的大脑。长颈鹿的血压大约是成年人的3倍。由于长颈鹿的颈部很高,因此当它们低下头时,耳朵后方的辧膜会调节血压,防止血压过高。长颈鹿的舌头长达40厘米,是青黑色的,嘴唇薄而灵活,能轻巧地避开植物外围密密的长剌,卷食隐藏在里层的树叶,舌头上黏稠的口水、舌头和嘴唇上还有一层坚韧的角质隆概能防止被刺槐刺伤。[3]

长颈鹿的长颈和长腿,也是很好的降温“冷却塔”。它们生活在炎热的热带草原,由于它的表面积大,有利于热的散发,能很好适应周围环境。肺容量也大,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排出废气。由于腿部过长,长颈鹿饮水时十分不便。它们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而且在喝水时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所以群居的长颈鹿往往不会一起喝水。[3]

栖息环境

长颈鹿有9个亚种,全部栖息于非洲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灌丛、开放的合欢林地、干旱而开阔的稀树草原地带和树木稀少的半沙漠地带。没有领土意识,善于交际,形成松散的群落,活动区域介于5和650平方公里。[1]

生活习性

活动

长颈鹿有一双棕色的大眼睛,眼珠突出,能四周旋转,视野宽广,加上身躯又高,宛如活的“了望台”,能看到远处的动静。长颈鹿因为腿长,跑得很快,这也是在生存竞争中练成的。奔跑的时候,姿态很特别,先是前伸头颈,然后又一下于缩回,交替摆动,四足行走方式同其他兽类不同,是同一边的两腿和另一边的两腿交替向前,跳跃般行进。奔跑速度飞快。身高腿长,四肢可前后左右全方位地踢打,击打范围广,力量大,如果成年狮子不幸被踢中,可立马腿断腰折。[3]

食物

群居。有时和斑马、鸵鸟、羚羊混群,日行性。嗅、听觉敏锐,性机警、胆怯,平时走路悠闲,但奔跑迅速(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晨昏觅食,在野外,主要吃各种树叶,尤喜含羞草属的树叶,一头长颈鹿每天能摄入63千克树叶和嫩枝。耐渴,在树叶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一年不喝水。[1]

长颈鹿行走的步态悠闲。行走时一侧的前后肢向前挪动而另一侧的前后肢着地。这是大型四足动物常用的运动方式,比如大象亦采用此方式挪步行走。但是长颈鹿遇到敌害攻击的时候则能以60公里的时速进行短距离奔跑,奔跑姿势很笨拙,前后肢交替着地。长颈鹿的心脏过小,使得它不能做长距离奔跑。[3]

打斗

长颈鹿的听觉和视觉非常敏锐。眼睛可以看到身后的东西,但它们很少发出声音。雄性长颈鹿比较“好战”,交起手来时间相当长,互相围绕着,象两个人打架相持不下一样,谁也不肯首先离去。[3]

睡眠

长颈鹿的睡眠时间很少,一个晚上一般只睡两小时,睡眠有时会使它们面临危险。长颈鹿大部分时间都是站着睡,通常是站着并呈假寐的状态。由于脖子太长,长颈鹿睡觉时常常将脑袋靠在树枝上,以免脖子过于疲劳。当长颈鹿进入睡梦阶段时,它们与大象一样,也需要躺下休息,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但是,长颈鹿从地上站起来要花费整整1分钟的时间,这使得它们在睡眠时的逃生能力大打折扣。所以,长颈鹿躺下睡觉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它们更多的时候是站着睡觉。当长颈鹿趴着睡觉时,它的两条前腿和一条后腿弯曲在肚子下,另一条后腿伸展在一边,长长的脖子呈弓形弯向后面,把带茸角的脑袋送到伸展着的那条后腿旁,下颌贴着小腿。长颈鹿胆子非常小,这种科学的睡姿,既能缩小目标,又可在紧急情况下一跃而起,逃之夭夭。[3]

声音

长颈鹿很少发出声音,还能发出人类无法听到的次声波。有人认为长颈鹿是个哑巴,从来不会叫,也有的人说长颈鹿只是没有声带,所以它们不会叫。其实这两种看法都不对。长颈鹿不仅有声带,而且它们也会叫。长颈鹿的声带很特殊,在它的声带中间有个浅沟,不太好发声;而且,发声时需要靠肺部、胸腔和膈肌的共同帮助,但由于长颈鹿的脖子实在太长,和这些器官之间的距离太远,要是叫起来很费力气。所以,它们平时一般很少叫。但有时,年幼的长颈鹿找不到自己妈妈了,它们也能发出像小牛的“哞、哞、哞”的叫声。长大以后的长颈鹿,不但身材很高、看得也很远。跑起来也特别快,当它发现远处的敌人时,能躲起来,躲不开就会用它那像铁锤子一样的大蹄子来应付敌人,所以用不着发出呼救的声音。[1]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博茨瓦纳、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索马里、南非、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可能灭绝:安哥拉、马里、尼日利亚。

区域性灭绝:厄立特里亚、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

偶入:卢旺达、斯威士兰。[4]

繁殖方式

长颈鹿脾气温柔,群体之间谦和文雅,彬彬有礼。它们互相之间温情脉脉地相伴来去,互相之间靠得很近,互相照应,它们长长的腿经常碰在一起,这种情况通常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它们从不因为这种小事发生口角、顶撞。这种互相靠近既是出于一种温情,也是为着安全,一种温暖同时默默地传遍了集群中的每一只长颈鹿。相互之间常常以头颈相交,温柔而细心地交流着,像是一丛高大的芭蕉树,同根相生,相互守候,它们的举动那么随和、亲切、自然,完全配得上它们那美丽的外貌。[5]

长颈鹿之间偶尔也有些争斗,不过,摩擦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点插曲,长颈鹿们互相紧挨在一起的仪式是它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这是为保护自己领地的集群力量的显示,也是为分配各自配偶的一种方式,长颈鹿的头部是个坚硬的角状头盖骨,这使得它们即使发生碰撞也不会导致伤害,但这种碰撞在求偶季节中很少发生过。由于身材高大,它们的交配是粗鲁的,可它们的交配权不需靠争抢打斗来决出,一个为人类大伤脑筋的三角之恋在它们那里是常见的,又是自然的。[5]

长颈鹿繁殖期不固定,全年都可以发生交配,高峰在雨季。孕期15个月,每胎产1仔,生下来的幼仔身高1.8米,出生后20分钟即能站立,出生后数小时幼鹿即可奔跑,并与其他已经出生数周的小鹿毫无区别。然而出生的前两周幼鹿多数时候伏在地上静卧,受母鹿的庇护。虽然成年长颈鹿由于个头硕大不惧敌害的侵袭,幼鹿却会遭受狮子、豹和鬣狗的攻击。长颈鹿的花纹被认为有伪装功能。只有大约25-50%的幼鹿能存活至成年。长颈鹿4岁时性成熟,但雄性在七岁前很少有交配的机会。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为20-25年。[1]

亚种分化

长颈鹿(9个亚种)
亚种图片概 述

长颈鹿安哥拉亚种(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angolensis):

皮毛图案的斑点大,边缘有缺口,延伸至整个下肢。

分布于安哥拉、库内纳河、赞比亚、纳米比亚北部。

长颈鹿科尔多凡亚种(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antiquorum):

皮毛图案斑点较小,较不规则,覆盖腿内侧。

分布于苏丹的西部和西南部、科尔多凡。

长颈鹿指名亚种(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camelopardalis):

斑点呈四方形,栗色;底色为白色。腿内侧及上肢以下无斑点。

分布于努比亚、苏丹东部、南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东北部。

长颈鹿南非亚种(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giraffa):

该亚种斑点较圆,有时呈星状。底色呈浅褐色,延伸至蹄处。

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

长颈鹿西非亚种(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peralta):

该亚种皮毛具浅黄色斑点。

分布于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的交界处、尼日利亚、乍得。

长颈鹿索马里亚种(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reticulata):

该亚种具有大而呈多边形的褐色斑点,衬有明亮的白色网纹。斑点有时呈深红色,并能扩散到脚部。是动物园中最常见的长颈鹿。

分布于肯尼亚东北部的LoroghiMountain、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

长颈鹿乌干达亚种(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rothschildi):

该亚种皮毛斑点深褐色呈长方形,网纹模糊。下肢有时带斑点。

分布于乌干达、肯尼亚中北部、埃塞俄比亚西部。

长颈鹿赞比亚亚种(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thornicrofti):

该亚种皮毛花纹呈星状斑点,延伸至下肢。

分布于赞比亚东部、南卢安瓜谷、津巴布韦东北部。

长颈鹿马赛亚种(学名:Giraffacamelopardalistippelskirchi):

该亚种的皮毛花纹斑点似葡萄叶,边缘呈锯齿状。底色为深巧克力色。

分布于肯尼亚南部、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

[6-7]

种群现状

该物种共有9个亚种,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但其中有2个亚种成熟个体很少,被认定为濒危物种。[4]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4]

相关文化

物种进化

长颈鹿科Giraffidae是偶蹄目中最独特的一类,牙齿为原始的低冠类型,不能以草为主食,只能以树叶为主食,舌头较长,可以用于取食,头上有短角,角上被有毛的皮肤覆盖。长颈鹿科现存仅分布于非洲,有2种,而史前分布较广泛,可以分成古麟亚科(古长颈鹿亚科,古羚亚科)Palaeotraginae、长颈鹿亚科Giraffinae和西洼兽亚科Sivatheriinae。古麟亚科是长颈鹿科的原始类型,体型较小,四肢和颈均较短,生活于森林中,史前时期分布较广泛,中国也能见到。[8]

根据化石记录,长颈鹿最早由中新世初期的鹿科动物分化而来。最早的长颈鹿科化石是Climacoceras和Canthumeryx。后来演化出古麟(Paleotragus),一种中新世早期长有短角、短脖子的长颈鹿祖先。到中新世晚期古麟进化为萨摩(Samotherium)。在上新世,萨摩兽分化为两支,一支是霍加狓,另一支是最早的现代长颈鹿。霍加狓是长颈鹿科仅存的两种动物之一,其相貌基本上反映了中新世长颈鹿类动物的样子,非常稀有。这是古麟亚科至今仍有一个代表物种,霍加狓分布于非洲刚果东部的热带雨林中,保持着很多原始特征。[8]

长颈鹿亚科是生存于稀树草原地带的长颈鹿,由于稀树草原的树木多为伞型,树叶集中在上层,长颈鹿进化出较长的颈和四肢,可以吃到树叶。长颈鹿亚科现存仅长颈鹿一种,广布于非洲的稀树草原地带,是现存身材最高的动物,也是人们最熟悉的非洲动物之一。[8]

长颈鹿类动物进化上还有一支,称为西洼兽,是一种长有四支角的体态粗壮的动物。现已在第四纪灭绝事件中灭绝。在苏美尔(Summarian)文化遗址里曾发现了的一些动物的青铜像,酷似西洼兽。这说明西洼兽很可能在中东一直残存至数千年前。[8]

长颈鹿旅店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颈鹿旅店”:据英国媒体2009年07月21日报道,肯尼亚的一个家庭多年来把八只长颈鹿当做自己的家庭成员,一起生活。当游客们到此时,不仅可以与长颈鹿亲密接触,甚至可以同长颈鹿同吃同住。这些稀有长颈鹿其高度都超过16英尺,重量超过1吨,预期可以活到30岁。[9]

进入中国

600年前中国明代的郑和远航世界,史有定论的远达非洲。之所以跑那么远,据说就是为寻找中国人心目中的吉祥神兽“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中世有麒麟出,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吉兆,可谁也没见过这种古籍中形容为鹿身、牛尾、独角神兽的模样,故一直有人怀疑它是否真的存在。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九月二十日,郑和手下的杨敏带回榜葛剌国(今孟加拉)新国王赛弗丁进贡的一只长颈鹿,明朝举国上下为之喧腾。当时的景象就如同沈度的颂诗所形容的“臣民集观,欣喜倍万”,有诗赞曰:“西南之诹,大海之浒,实生麒麟,身高五丈,麋身马蹄,肉角黦黦,文采焜耀,红云紫雾,趾不践物,游必择土,舒舒徐徐,动循矩度,聆其和呜,音协钟吕,仁哉兹兽,旷古一遇,照其神灵,登于天府。”[10]

因为长颈鹿的形态、习性与中国古籍中描述的麒麟太过吻合,进一步了解后更发现长颈鹿的原产地在东非一带,当地的索马里语称之为“基林”(Giri),发音与麒麟非常相近,使得中国人确信长颈鹿就是麒麟。于是郑和的船队第四次下西洋前往西亚后,绕过阿拉伯半岛,首航东非,到了长颈鹿的故乡,时间是永乐十三年。同一年,郑和的船队回到了中国,一同前来的各国使者中,包括了东非的麻林国(其所在地,一说是肯尼亚的马林迪;一说是坦桑尼亚的基尔瓦·基西瓦尼)使者,他向永乐帝献上了产自本国的长颈鹿。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麻林国第二次向明朝进贡“麒麟”。马欢所撰《瀛涯胜览》一书中就此瑞兽有如下描述:“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两足约高六尺,头抬颈长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骑。头上有两肉角,在耳边。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饼。”不难看出,所谓“麒麟”即长颈鹿也。《明史》记载,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榜葛剌国又进贡过一次“麒麟”。不产长颈鹿的南亚榜葛剌为何能屡屡进贡?史学研究者认为,这和当时的国际形势、海上贸易有关。在地理大发现之前,阿拉伯人控制了东西方海上贸易。他们的单桅三角帆帆船除了载运一般货物,还将阿拉伯半岛和索马里的马匹输往印度,甚至将缅甸和斯里兰卡的大象运往印度。单桅三角帆帆船既然能够载运马匹和大象,阿拉伯人把长颈鹿从其部分占据的东非载运到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榜葛剌当然不成问题。[10]

时至今日,日语及韩语仍将长颈鹿称作麒麟,台语也将“长颈鹿”称作“麒麟鹿”。

海外有媒体称,在非洲肯尼亚发现貌似亚洲人的土著,自述系郑和船队水手后裔,透露其祖先曾送长颈鹿给中国。

长颈鹿效应

长颈鹿效应,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导致的后果是,脚底板星期一被刺一下,星期六才能传达到大脑,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永远慢半拍。具有长颈鹿性格的人,常会让人有摸不着头脑之感,做什么都慢,吃饭慢,写字慢,说话慢,走路也慢,不过这种慢半拍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和某些方面具有自我保护功能。

商禽诗歌

长颈鹿

那个年轻的狱卒发觉囚犯们每次体格检查时长的逐月增加都是在脖子之后

他报告典狱长说:“长官,窗子太高了!”

而他得到的回答却是:“不,他们瞻望岁月。”

仁慈的青年狱卒,不识岁月的容颜,不知岁月的籍贯,不明岁月的行踪;

乃夜夜往动物园中,到长颈鹿栏下,去逡巡,去守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