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 牛蛙知识
  • 牛蛙百科
  • 牛蛙资讯

  • 抱歉,该分类下还没有文章!

牛蛙 @@@@

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动物,学名Ranacatesbeiana。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为北美最大的蛙类。

中文学名
牛蛙
拉丁学名
Ranacatesbeiana
别称
美国牛蛙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两栖纲
亚纲
滑体亚纲
无尾目
亚目
新蛙亚目
蛙科
蛙属
牛蛙
英文名称
bullfrog

目录

原产地

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进西

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如非洲的箱头蛙(R.adspersa或Pyxicephalasadspersa)和印度的虎纹蛙(R.tigrina)以及南美的细趾蟾科(Leptodactylidae)。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体长约20厘米(8吋),后肢长达25厘米(10吋)。成体大者体重超过0.5千克(1磅)。常生活於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于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于气候条件。许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实验材料。

牛蛙原产于北美落基山脉一带,1959年我国引进牛蛙驯养,1986年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大量饲养。主要品种有:沼泽绿牛蛙、西方牛蛙、印尼牛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

A、牛蛙的形态:

牛蛙体大粗壮,成蛙体长20厘米,重达1千克。皮肤粗糙,体背绿棕色,有暗棕色斑纹,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黄皮。

B、牛蛙的养殖价值:

牛蛙体大肉肥,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型蛙类,特别是蛙腿在国际市场很畅销,牛蛙除供人们食用外,蛙皮可制革,加工后的皮革经染色处理,可制精美的皮鞋,手提包及手套等。

形态特征

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个体可达2千克以上。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产地产季

原产于北美洲。1959年从古巴、日本引进我国内陆。目前我国主要靠养殖生产,全国各地均产,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新疆、四川、湖北等地。养殖场地的防渗可以选择HDPE土工膜。商品蛙主要在秋冬季,供应源主要来自广东、福建地区。

经济价值

牛蛙具有生长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其皮可制革,内脏可制药;牛蛙生长快,肉质细嫩,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高级营养食品;蛙皮薄、软、韧,是制造钱包、皮带、领带、皮鞋、乐器、外科手术线的优良原料,可以药用,蛙油可制作高级润滑油。

牛蛙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味道鲜美。每100克蛙肉中含蛋白质19.9克,脂肪0.3克,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食品,备受人们的喜爱。

牛蛙有滋补解毒的功效,消化功能差或胃酸过多的人以及体质弱的人可以用来滋补身体。牛蛙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滋阴壮阳,有养心安神补气之功效,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牛蛙的内脏及其下脚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经水解,生成复合胺基酸。其中,精胺酸、离氨酸含量较高,是良好的食品添加剂和滋补品。水解的复合胺基酸,经分离提纯,用于医药,化妆工业。牛蛙的内分泌系统分泌各种激素,经提取可用於医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如脑垂体激素用作鱼类、两栖类的人工催产剂,利於人工繁殖。牛蛙的胃腺、肠腺及胰腺含有丰富的消化鶤,尤其是水解蛋白质的鶤类含量高,可提取利用。牛蛙的胆汁提取,加工后可作药用。蛙皮可制作外科手术线的优良原料。蛙油可制作高级润滑油。

食性

牛蛙的

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角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10倍。6~8月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平均摄食160g人工饲料。平均每天食5克为宜。牛蛙生性凶残,经常发生大蛙吃小蛙的现象。因此,人工养殖牛蛙要大小分养,尽量避免其同类相残。牛蛙能吃也耐饥。在食物极度缺乏时,牛蛙的新陈代谢水平会自然降低。在低温冬眠期,牛蛙可以承受4个月至1年的饥饿,体重大幅度减轻。

危害

牛蛙是两栖类生物的天敌。

美国地质勘探局生物学家亚当·塞普尔韦达2014年10月7日表示,几乎无所不吃的美洲牛蛙蔓延成灾,正沿西北部蒙大拿州境内的黄石河顺流而下,对土生蛙类构成威胁。从2010年至2013年,蒙大拿州牛蛙繁殖地的数目几乎增加了3倍,达到45个之多。[1]

食用菜谱

干锅牛蛙

主料:牛蛙一斤、土豆、莴苣、香菜、干辣椒、葱姜、大蒜、干淀粉、盐、白胡椒粉、川湘辣酱、花椒、生抽、料酒、糖

做法:

  1. 牛蛙洗净切成块。

  2. 土豆、莴笋分别去皮切成条,香菜、葱切段;蒜去除外衣剥出蒜头,姜切片。

  3. 牛蛙放入碗里,加少许盐和胡椒粉拌匀腌制15分钟。

  4. 热锅中放入足量油,至6成热下土豆条以小火炸熟后捞出备用。

  5. 腌好的牛蛙拍些干淀粉,将其放入油锅炸至微黄捞出备用

  6. 锅中倒去多余的油,留少许底油,放入葱、姜、干辣椒、花椒和蒜头爆香。

  7. 将一大勺川湘牛肉辣酱或者其他辣酱下锅炒香,放入莴笋和土豆略微翻炒加入适量料酒、生抽、糖调味,将炸好的牛蛙放入,迅速翻炒均匀后,撒入香菜段即可。

泡椒牛蛙

用料:

牛蛙500克,大葱150克,色拉油200克,料酒10克,泡姜10克,精盐1克,大葱150克,味精2克,泡红辣椒150克,胡椒粉1克,干豆粉20克。

制作方法:

  1. 牛蛙宰杀去头去皮去内脏洗净,斩成块,用盐、胡椒粉、干豆粉、料酒上浆码味。泡红辣椒去蒂去籽切成节,大葱洗净切成节,泡姜切成姜米。

  2. 炒锅下油烧至七成热,将牛蛙下锅滑溜断生捞起。炒锅内下少许油烧热,下泡姜米、泡椒节炒出香味,下牛蛙,烹入料酒,放味精、大葱节簸转起锅装盘即可。

生炒牛蛙

先准备好牛蛙一只,笋片和青椒。牛蛙杀好斩块,先下水煮一下就挥出(去血腥)然后锅里倒少许油。放姜片,放入牛蛙。炒一下。放入青椒和笋片。少炒一下。就加入一点黄酒,加入半勺水。然后加盐,味精,少许糖,和胡椒。等水下去一半时。就打点芡粉,淋麻油出锅,好了。

适宜人群

  1. 一般人皆可食用。

  2. 胃弱或胃酸过多的患者最宜吃蛙肉。

其他功用

牛蛙的皮可制革,做成高级手套和弹性领带,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它的皮还可炼制皮胶,用作珠宝、钻石、翡翠等装饰品上的粘胶。它的骨骼、头、内脏和肢脚等废弃物还可以加工成鱼和畜禽的饲料。

中国分布现状

几乎遍布北京以南地区(包括台湾),除西藏、海南、香港和澳门外,均有自然分布。

扩散原因和引起问题:因食用而被广泛引入世界各地,1959年引入我国。牛蛙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较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易于入侵和扩散。本地两栖类则面临减少和绝灭的危险,甚至已经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如滇池的本地鱼类,同时对一些昆虫种群也存在威胁。早期的养殖和管理方法不当是造成其扩散的主要原因。国内贸易和消耗加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管理,动物在长途贩运和加工过程中逃逸现象普遍。

控制方法:应加强管理,包括对牛蛙饲养管理许可证、国内贸易和贩运的防逃逸措施以及对餐饮业的控制,以免入侵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改变饲养方式,由放养改为圈养。在蝌蚪阶段进行清塘性处理来控制种群数量。通过正面宣传和收购,捕捉和消耗牛蛙成体资源,以控制其在自然生境中的数量。

川味馋嘴蛙

原料:

牛蛙2只、丝瓜2根(去皮,切块)、郫县豆瓣酱(2大匙切细)、油辣椒1大匙、花椒1大匙、盐少许、胡椒少许、油少许、生粉、葱姜蒜、绍酒。

制作:

  1. 牛蛙清理干净后切块,下盐、生粉腌半个小时左右,过程就不拍了,怕吓到各位。

  2. 锅里下油,下葱姜蒜,花椒煸炒出味后下豆瓣酱、油辣椒继续煸炒,下丝瓜,,炒到半熟后倒出。

  3. 锅里再下油,炒牛蛙(最好是泡嫩油,但是家里实在是不想炸东西),半熟后把丝瓜倒回去,继续炒。

下酒。

养殖方法

牛蛙流水式养殖方法

池塘选择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充足。

蛙池建造 每100平方米为一个大池,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围好,筛绢高出池底1米左右,筛绢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体深度不低于2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在大池的对角,每个池子放4块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并用黑色遮阳网遮阳。

苗种放养 放苗前,每亩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进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养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20分钟。放养密度: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40只/平方米。

饲养管理

(1)巡池检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2)饲料以浮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水泡湿,促使软化

膨胀。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分级饲养,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将规格较大的个体分级筛选,把规格相近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塘进行养殖。

疾病防治 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泼洒消毒,分池后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挑出隔离饲养,并适时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饲养管理

牛蛙幼蛙的饲养管理

(一)幼蛙池的建造
  幼蛙池可建水泥池,也可建土池,面积不易过大,尽量利用小面积的水面集约放养幼蛙。

水泥池可建数个,每个面积为30~50㎡,四周池壁与池底垂直,池

壁高为1m。池内要留1/4的陆地,并铺设砖,用水泥抹面。池中陆地高度为40cm。池水深度可随幼蛙的逐渐长大而从15cm加至40cm。池内一边设进水管,相对一边底部设排水管。为了方便幼蛙登陆,水面应与陆地面接近,或在水面和陆地的交界处搁置木板。夏季在水泥地上方仍应搭凉棚,以免幼蛙被暴晒。随着幼蛙的长大,幼蛙可能从池内陆地上跳出池外,所以水池上方要用网片盖好。

土池培育幼蛙,面积可在30~200㎡之间,水陆面积比以l:l为好,池堤坡度为1:2.5,池的进水口与排水口之间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于池水排干。池深0.8~1.0m,保持水深0.6~0.8m。土池四周仍要设1.5m高的防逃网,以防止幼蛙逃跑。

无论用水泥池还是土池培育幼蛙,都应用池中2/3的水面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土池陆地上要栽种一些阔叶树或花草,土池南岸仍要搭设遮荫棚,作为夏天降温和牛蛙隐蔽栖息之用。

(二)幼蛙池的消毒
  牛蛙幼蛙是指脱离蝌蚪期后1~2月内饲养的小蛙,其体重一般在50g以下。牛蛙幼蛙,生长迅速,但蛙体娇嫩,适应环境能力弱,尤其对寒冷和病害的抵抗能力更弱。用于幼蛙池消毒的药物一般为漂白粉或生石灰,用药量标准和消毒方法与蝌蚪池完全相同,消毒时间应于幼蛙放养前的7~10天进行,待消毒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放养幼蛙。

(三)幼蛙的放养
  牛蛙幼蛙以活虫为食,不吃死饵。但人工大规模养殖,活虫等天然饲料无法解决,因此要想方设法驯养它们从幼蛙阶段开始就会摄食蚕蛹、禽畜内脏和人工配合饲料等间接的静态饲料,即平常所说的死饲料。实践证明:牛蛙幼蛙驯食效果的好坏与其放养密度的高低有直接的相关关系。牛蛙幼蛙的放养密度宜高不宜低,每㎡幼蛙池放养30日龄以内的幼蛙一般为200只左右,放养30日龄以上的幼蛙为100~120只。

(四)幼蛙的饲喂
  1.幼蛙饲料牛蛙幼蛙饲料有直接饲料和间接饲料两大类。直接饲料为各种活体饲料,主要有黄粉虫、蝇蛆、蚯蚓、蜗牛、飞蛾、各种昆虫、小鱼、小虾等。间接饲料为各种静态饲料,主要有蚕蛹、猪肺、猪肝、鸡鸭内脏、碎肉、死鱼块和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

2.喂食方法为便于清除残食,防止蛙池水质恶化,减少幼蛙病害的发生,喂给幼蛙的饲料必须投喂在食台上。食台可用泡沫板制作,也可用木框聚乙烯网布制作。用泡沫板制作,一般将泡沫板裁成长50~60cm、宽40~50cm、厚3~4cm,再在其长边的中心点钻个小洞,将一根小竹竿穿过小洞固定在幼蛙池中即可。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制作方法是:先做一个长60cm、宽50cm、高8~10cm、厚2cm的木框,然后将聚乙烯网布拉紧,用塑料包装带压条,再用小铁钉钉在木框的底部。若此食台浮力不足,可在这种食台的两端再缚一条泡沫条,用以增加食台浮力。牛蛙幼蛙食台以每250~300只幼蛙搭设一个为准。

活饲料投喂可直接放在食台上,而死饲料投喂则需先对幼蛙进行驯事。驯食就是人为地驯养幼蛙由专吃昆虫等活饲料改为部分或全部吃人工配合饲料、蚕蛹等静态饲料。牛蛙的食性并非天生不变的,经过驯化是可变的,而且可塑性还比较大。驯食时间越早,驯化时间就越短,驯食效果就越好,饲料损失越少。一般要求在牛蛙幼蛙变态后的5~7天即应驯食。

拌虫驯食是将蚕蛹、猪肺、鱼块等静态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加工成直径小于3mm的颗粒饲料放入食台中,按比例在这些静态饲料上放上黄粉虫、蛆虫、蚯蚓等会爬行的活饲料。这些活饲料在静态饲料中间爬行、蠕动和翻滚,从而带动静态饲料的位移和滚动。牛蛙幼蛙见到这些饲料由静变动,误认为是“活虫”,在争食活饲料的同时也摄食了这些“动”的静态饲料。拌虫驯食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3静态饲料拌和2/3活饲料饲喂,第二阶段静态饲料和活饲料对半拌和饲喂,第三阶段以2/3静态饲料拌和1/3活饲料饲喂,每阶段7~10天。若效果不理想,可延长时间,直到牛蛙幼蛙能直接摄食静态饲料为止。

拌鱼驯食是将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布于幼蛙池中,使食台底部的网布沉入水中4~5cm左右。将剁细的静态饲料倒入食台上,使之在食台内漂浮。食台内再放入20~30尾活泥鳅和麦穗鱼。这些活鱼一进食台即会乱游乱窜,从而带动了静饲料的移动和翻动。牛蛙见之误以为是“活虫”而争食。

抛食驯食是在幼蛙比较安静的堤边斜搁一块小木板,小木板下面安放一个面积为2~4㎡的较大型的食台。每天定时将静态饲料抛向斜搁的小木板上,这些饲料沿着斜放的木板滚落到下面的食台上,牛蛙误以为“活虫”而争食。

滴水驯食即在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内放置1~2块小石块,食台网底沉入水中4~5cm,食台的正中上方设一条小水管,水连续不断地滴入食台正中,荡起水波和涟漪,再将静态饲料放入食台,饲料在水滴的作用下不断地漂动,牛蛙误以为“活虫”而争食。

震动驯食是将弹性很好的弹簧安装在食台底部的正中或四角,将此食台安装在牛蛙池四周的堤埂边或池中陆岛上,食台底部离地面5~7cm,食台上设放静饲料和少量的蛆虫、蚯蚓等,牛蛙看见蛆虫、蚯蚓即会跳上食台。随着牛蛙不断地跳上和跳下,食台上下震动带动了静饲料不停地震动和滚动,牛蛙误大为“活虫”而争食。

牛蛙食欲十分旺盛,平时蹦跳不停都是为了寻找可口食物。一天之中牛蛙幼蛙摄食的时间一般都在6~7小时以上。因此,饲养牛蛙幼蛙的投饲量宜多不宜少,一般每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的饲料以2~3小时内吃光为佳。其日投饲量约蛙体总重量的10%~15%。

投饲要坚持“四定”投饲,一般日投四次,即上午8时、11时、下午2时、5时各一次;饲料直径不宜大于3mm,每次投喂的饲料应在2~3小时内吃光;牛蛙有大蛙吃小蛙、同类相残的习性,驯食期间,不宜将野生幼蛙或野生蝌蚪作为牛蛙饲料,以免驯食失败;驯食牛蛙不可操之过急,要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逐渐培养其对静态饲料能引起条件反射的能力。驯食期间,要逐步减少活饵,增加静态饲料。对已驯化的牛蛙仍应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投喂静态饲料;牛蛙幼蛙移养新环境时,往往不取食,躲在遮阳处或蛙巢内很少活动。遇这种情况,一是增加活饲料的投喂量,二是将不吃食的幼蛙捉住,强开其口,将蚯蚓、黄粉虫填塞进口,促进开食。

(五)幼蛙的管理
  1.遮荫牛蛙幼蛙体质比较脆弱,惧怕日晒和高温干燥。将牛蛙幼蛙放在高温干燥的空气中暴晒0.5小时即会致死。致死的原因一是高热,二是严重脱水。遮荫棚一般用芦苇席、竹帘搭制,面积宜比食台大l倍左右,高度以高出食台平面0.5~1.0m即可。也可采用黑色稀编的塑料网片架设在幼蛙池上方1.0~1.5m处遮荫,遮挡了60%阳光,既降温,又通气,效果较为理。此外,在牛蛙幼蛙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扁豆等长藤植物,再在离幼蛙池水面1.5~2.0m高度处搭建竹、木架,既为幼蛙遮荫,又能收获经济作物。

2.控温牛蛙幼蛙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牛蛙即会产生不适,食欲减退,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会被热死和冻死。盛夏降温措施通常是使幼蛙池池水保持缓慢流动或部分更换池水。一般每次更换半池水为宜,新水水温与原池水温的温差不超过2~3℃。还可以搭设遮荫棚或向幼蛙池四周空旷的陆地上每天喷洒1~2次水。越冬保温措施,可以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热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3.防污要经常清扫食台上的剩余残饵,洗刷食台。晴天,可将洗刷干净的食台拿到岸边让阳光暴晒1~2小时后放回原处;若遇阴雨天,则将洗刷干净的食台放在石灰水中浸泡0.5小时,彻底杀灭黏附在食台上的病原体。及时捞出池内的病蛙、死蛙以及其他腐烂物质,保持幼蛙池水清洁。经常消毒幼蛙池,每隔10~15天用1g/m³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对幼蛙池进行泼洒消毒一次,杀灭池水中的各种病原体,以防幼蛙发病。一旦发现幼蛙池水开始发臭变黑,则应立即灌注新水,换掉黑水臭水,使幼蛙池池水保持清新清洁。

4.除害老鼠、蛇是牛蛙的天敌,对幼蛙的危害更为严重,用鼠药灭鼠和人工捉蛇、驱赶蛇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5.分养在人工高密度饲养下,牛蛙幼蛙的生长往往不一,蛙体大小很不匀称,相差悬殊。同期孵出,同期变态的幼蛙,经两个月饲养,大的个体可达100g以上,小的个体还不到20g。因此,在牛蛙幼蛙饲养期内要经常将生长快的大蛙拣出,分池分规格饲养,力求同池饲养的牛蛙幼蛙生长同步,大小匀称,方可避免弱肉强食、大蛙吞吃小蛙的现象发生。

养殖饲料

五十年代以来,牛蛙养殖业曾在我国几度兴衰,究其原因,主要是牛蛙的饲料及疾病防治问题未解决。

牛蛙的饵料在蝌蚪期和幼蛙、成蛙期,有所差异。仔蝌蚪摄取从卵中带来的营养,5~6天后,已成为杂食性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也喜食煮熟的蛋黄、绞碎的鱼肉、动物肉及其内脏和蝇蛆等;孵化后50~60天,可食煮熟的土豆、甘薯、米糠、各种饼类及豆腐渣等植物性食物;变态后的幼蛙到成蛙转为肉食性,喜食活饵。幼蛙阶段的主要饵料是蛆、蚯蚓、鱼苗、小泥鳅等,随个体的增长,逐步捕食较大的昆虫等动物性饵料。死饵(不活动的静态饵料)必须驯化使其养成习惯,否则一般不食,有的情愿锇死。根据上述,对饲料工业提出下列要求,一是根据牛蛙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特点配制系列饲料;二是饲料在水中稳定性要高,一般要漂浮时间10小时以上。因幼蛙、成蛙是跳起捕食的。三是从蝌蚪到成蛙发生的疾病是以预防为主,因而要求在饲料中加入抗病添加剂,能预防烂皮病、肠胃炎病、肝病及其它因投喂单一商品饲料而引起的各类营养缺乏症等。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研制的抗病型牛蛙膨化颗粒饲料,基本上能满足上述三要求,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疾病防治

在牛蛙的养殖中,有下列主要疾病:

1、车轮虫病该病是由原生动物车轮虫所引起。常在密度过大、蝌蚪发育缓慢的池中发生,患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肉眼观察,蝌蚪尾部发白,常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

一是减少放养密度,扩大蝌蚪活动的水体;

二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1.4ppm。

2、气泡病患该病的蝌蚪,身体膨胀,失去平衡能力,在水面仰游,解剖可见肠内充满气体。防治方法,一是高温期间每隔2~3天加新水一次,可搭棚遮荫降温;二是捞出患病蝌蚪放于较清凉的水中,用20%的硫酸镁液浇洒,1~2天后再入放蝌蚪池。

3、肠胃炎病该病是由细菌性或消化不良所引起的。该病发生快,危害大。蝌蚪肠胃发炎充血,肛门四周红肿;幼蛙或成蛙肌体酸软,无力跳动,可造成死亡。

防治方法:

一是放养前蝌蚪池作好清塘消毒工作,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

二是饲料的原料要好,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三是每日清扫饵料台的残饵,并刷洗饵料台;

四是除保持水质清新外,每周全池泼洒一次漂白粉,使池水漂白粉含量为1~2ppm;五是患病时,可用0.05~0.01%的食盐水浸泡。

4、红腿病该病多发生于密度过大、水质差的池塘中。患病牛蛙大腿腹部与前肢之间的皮肤发红,后肢无力,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4月后死亡,是牛蛙养殖中最常见最危险的疾病。

防治方法:一是养蛙池定期进行消毒,以改善水质,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适当减少养殖密度,及时将病蛙隔离治疗。二是病蛙用20%磺胺脒溶液浸泡24小时,或用2~5%的食盐水浸泡病蛙15分钟,每天一次,连续3天,可以治愈。[2]

牛蛙笼养

牛蛙体大,肥硕,生长迅速,繁殖率高,是目前世界上最适宜作用肉食用的蛙类,由于牛蛙是只能摄食活动的小动物,饲料问题一直是发展牛蛙养殖业的一大难题,下面简介牛蛙笼养技术,供参考。

进行笼养是将处于快速生长阶段的牛蛙装在特制的笼具内,采用特制的喂料器械,将人工配合饲料填入蛙胃中。蛙舍根据养殖者的经济条件与养殖规模,牛蛙笼养房舍可以分为周年生产式和季节生产式。周年生产式的蛙舍采用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打破牛蛙冬眠及其他不利气候条件对牛蛙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建筑上既要考虑夏季有利于通过换气,又要保证冬季保温供暖。季节生产式的蛙舍只在蛙的生长季节简单使用,可以是凉棚式,只要做到防雨、防晒即可。笼具用于笼养牛蛙的笼具由三个部分组成:1、支架;2、水槽;3、蛙笼。这种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材料最好是硬质塑料,没有条件时也可以用木料因陋就简地制作。

需要注意:

1、每条蛙笼的长度应随蛙舍的结构而定,每架蛙笼的排列层数应随蛙舍的空间高度、通风条件及养殖操作者的身高而定。

2、蛙笼在水槽中最好用小木块或其它物品稍垫起,使其离开槽底2~3厘米左右,同时保证蛙笼浸水深度在3~5厘米以上。

3、每条蛙笼中的每个小笼应大小适中,以能容纳250克左右的蛙6~8只为宜。这样,在操作时既能节约时间又不影响蛙的生长。

饲料配制及加工要求笼养牛蛙的饲料首先必须满足牛蛙的营养需要,即:粗蛋白35%左右,粗脂肪6%左右,其中粗蛋白中必需有60%以上来自动物蛋白或单细胞蛋白,而且饲料中还应添加赖氨酸、蛋氨酸等必需氨基酸。

网箱养殖

网箱高密度立体高产养蛙技术的具体内容是利用农家肥、麦鼓等培育蚯蚓、黄粉虫、蝇蛆,再用蚯蚓等投喂箱内牛蛙,网箱设置在鱼塘中,蛙粪、虫蚓粪可肥水养鱼,该方法具有占地少、成本低、防敌害、饲养密度大、牛蛙生长快、便于管理、综合效益高等优点。其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网箱设置

用来制造养殖牛蛙的网箱材料,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透水性,一般可采用塑料网片或纱窗缝合制成,网箱的规格和形状要因地制宜,一般以长方形为好,体积不宜超过10立方米,网片缝制好后可用竹片或木条扎成箱架并将网片固定其上,充分张开。在池塘中设置网箱时,可在箱体入水30厘米处绑缚泡沫板或浮性材料,以保证箱内水位的稳定,并在岸边用绳索牵拉以防大风吹动。

(2)放养密度

网箱饲养牛蛙应充分利用箱内水体,可进行高密度饲养,一般放养密度为:蟒抖每平方米300~500尾,幼蛙每平方米50~200只,成体蛙80~100只。牛蛙放人网箱后应视其生长快慢及时将大小蛙分箱分级,以免相互残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合理投饵

蛙苗人箱后,应视箱体大小以及蛙的数量多少,在箱中设置一

个或多个饵料盘。每日的投饵数量应根据蛙体大小、天气变化和水温高低来决定,以投饵后一小时内吃完为宜。通常情况下每天投饵两次,上午9~10时和下午5~6时各一次。

(4)防病消毒

因网箱饲养牛蛙时放养密度大,蛙群集中,所以应切实做好防病消毒工作,一般每10天用浓度为1ppm的漂白粉溶液对箱体进行泼洒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