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 海象知识
  • 海象百科
  • 海象资讯

  • 抱歉,该分类下还没有文章!

海象 @@@@

海象(学名:Odobenusrosmarus)顾名思义,即海中的大象,它身体庞大,皮厚而多皱,有稀疏的刚毛,眼小,视力欠佳。长着两枚长长的牙。[1]与陆地上肥头大耳、长长的鼻子、四肢粗壮的大象不同的是,它的四肢因适应水中生活已退化成鳍状,不能像大象那样步行于陆上,仅靠后鳍脚朝前弯曲,以及獠牙刺入冰中的共同作用,才能在冰上匍匐前进,所以海象的学名,若用中文直译便是用牙一起步行者,而且其鼻子短短的,缺乏耳壳,看起来十分丑陋。

中文学名
海象
拉丁学名
Odobenusrosmar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亚纲
兽亚纲

海象图册

词条视频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海象
拉丁学名
Odobenusrosmar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亚纲
兽亚纲
鳍脚目
海象科
海象属
海象
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1758
英文名
Walrus

外形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粗壮而肥胖,是海洋中除了鲸类以外最大的动物,雄兽体长3.3~4.5米,体重1200~3000千克,雌兽较小,体长一般为2.9~3.3米,体重600~900千克。头部扁平,吻端较钝,上唇的周围

长有一圈又长又硬的钢髯,约有400多根,其中有血管和神经通过,触觉十分灵敏。颈部有一对气囊,使头部能够经常露在水面以上进行以呼吸。眼睛很小。没有外耳壳。肉乎乎的四肢颇似鱼鳍,所以称为鳍脚。前肢较长,约占体长的四分之一,5趾分得很开,后肢能向前方折曲,可以在陆地或冰上爬行或支撑身体。尾巴很短,隐藏在臀部后面的皮肤中。雄兽的睾丸位于腹腔内。

海象有24枚或少于24枚牙齿,下门齿消失,前臼齿和臼齿的顶部平坦,适于敲开贝壳。最独特的是一对白色的上犬齿十分发达,终生都在不停地生长,其根部着生于上颔,尖部从两边的嘴角垂直伸出嘴外,形成獠牙,很像陆生动物大象的门齿,并因此而得名。雄兽的长牙可达75~96厘米,重量为4~4.5千克。雌兽的牙稍短而细,长度一般不到50厘米。獠牙可以用于自卫和争斗,在泥沙中掘取蚌蛤、虾蟹等食物,或在爬上冰块时支撑身体,所以又有“象牙拐杖”之称。在冰封的海下,獠牙还能用来凿开冰洞,以便呼吸。

海象的皮肤厚而多皱,厚度可达1.2~5厘米,皮下脂肪厚12~15厘米,足以抵御北极的严寒。裸露无毛的体表一般呈灰褐色或黄褐色,但常常出现一些奇妙的变化。在冰冷的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为了减少能量消耗,动脉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受到了限制,体表就变为可怕的灰白色,而登陆以后,血管膨胀,体表则呈现出棕红色,尤其是一群海象卧伏在一起的时候,就如同铺在岩石上的一块巨大的棕红色地毯。[2]

栖息环境

海象主要生活在北极或近北极的温带海域。[3]

生活习性

海象是群栖性的动物,在冰冷的海水中和陆地的冰块上过着两栖的生活,每群可从几十只、数百只到成千上万只。为了恢复在海洋中长期游动后的疲劳,在陆地上大多数时间是睡觉和休息,有时用獠牙与较短的后肢来摇摇晃晃地行走,显得十分笨拙,滑稽可笑。但在海水中靠着流线型的身体、发达的肌肉以及强有力的鳍状肢,则行动自如,非常机敏,用后肢推进,前肢转弯,时速达24公里,可潜至70米以下的深度,能够完成取食、求偶、交配等各种活动。

视觉较差,但嗅觉与听觉却颇为敏锐。群体在睡觉时总会留下一只放哨,发现有危险来临时,便立即发出公牛似的吼声,将同伴唤醒,或用獠牙碰醒身旁的其他个体,并依次传递临危警报。如果群体较大,放哨的还常常在水里游动,不断探出头来监视周围的情况。它的天敌主要是北极熊,常常捕食幼仔,但较少进攻身躯庞大的成体。另一个主要天敌是号称“海中霸王”的虎鲸,如果相遇,海象只能急速地逃到陆地上,使不能登陆的虎鲸毫无办法。

海象喜欢在浅海沿岸,软体动物较为丰富的砂砾底质处觅食,吻部的硬髭可用来帮助探触淤泥中的食物。海象的食性较杂,但不吃鱼,主要以瓣鳃类软体动物为食,也捕食乌贼、虾、蟹和蠕虫等,有时也偶尔吞食少量水中幼嫩植物和海底的有机质沉渣等。它先将长牙插入海底,摆动头部来翻动海底的泥沙,利用敏感而灵活的鼻口部和能像触角一样活动的触须去探找食物,然后用前肢内侧表面粗糙的掌面相对,夹住贝壳,将其磨碎,同时身体上浮一段后,松开掌面,使碎贝壳与贝肉分离开来,然后再次下潜,将下落较慢的贝肉吸人口中。据说偶尔也捕食海豹或一角鲸,但不是以其强大的獠牙作武器,而是用前肢将对方抱住,压倒水下淹死后再慢慢吃掉。

海象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沿岸陆地或浮冰上度过的,在那里繁殖、换毛和休息,常常是成千上万只紧紧地挤在一起,彼此相依,有的不停地用鳍肢磨擦身体来驱赶身上的寄生虫,既使在睡眠中也不停息。偶尔有几只发生争吵时,就像水中的涟漪一样,在大群种传播开去,引起骚动和不安,獠牙、鳍脚乱舞,吼声一片。[2]

繁殖方式

每只雄兽都拥有众多的雌兽,到了繁殖季节,就在海滩上建立自己的领地,最好的位置被最强壮的雄兽占据,地位较低的只能在海滩的尽头找上一个位置,有的只好被迫伏卧在海中的礁石上面。领地并没有岩石等物作为地形标志,而且受雄兽所占有的雌兽数量的多少而伸缩变化。当

其他雄兽闯入时,便会发生激烈的争斗,互相用獠牙和强有力的脖子进行攻击,直到分出胜负,所以雄兽身上常常伤痕累累。繁殖群组成以后,就不再发生大的变化。雄兽求偶时常在水中翻滚,发出~阵阵奇妙而和谐的声音,与鲸类喧闹的信号声很相似。

雌兽每3年产一胎,妊娠期为11~13个月,每胎只产1仔。幼仔于4~6月产于海滩上,初生时体长为1~1.2米,体重为40~50千克,体表有稀疏的黄褐色短毛,但皮下脂肪层不厚。海象乳中的脂肪成分高达45%,但糖分极少,哺乳期长达18~24个月。雌兽与幼仔的眷恋性很强,若幼仔遇到危险,雌兽就会前往营救,甚至去攻击船只,或与凶猛的北极熊搏斗。如果幼仔受伤,雌兽就用前肢抱住,放到安全的地方。断乳后的幼仔也并不马上离去,而要跟雌兽再生活一段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幼仔的獠牙还未长到足够长度,无法像成体那样进行捕食。2年以后,当幼仔的体长超过2.5米,体重达到500千克时,才离开雌兽,开始独立生活。雌兽也便又有机会开始下一次的繁殖。雄兽的性成熟年龄为6~8岁,但雌兽5岁即可产仔。寿命为30~40年。[2]

亚种分化

海象太平洋亚种(学名:Odobenusrosmarusdivergens):

命名者与年代:Illiger,1815

分布于白令海、、北冰洋北极圈,西伯利亚东北部、阿拉斯加西北部、赫歇尔岛、育空地区、美国北部沿海。

海象拉普捷夫海亚种(学名:Odobenusrosmaruslaptevi):

命名者与年代:Chapskii,1940

分布于俄罗斯亚洲区北部,拉普捷夫海,西伯利亚东北

海象指名亚种(学名:Odobenusrosmarusrosmarus):

命名者与年代:Linnaeus,1758

分布于北大西洋、北冰洋与北极圈、圣劳伦斯湾莫德林群岛、布雷顿角岛、塞布尔岛南部、缅因湾,哈德逊湾和哈得逊海峡,格陵兰岛西北埃尔斯米尔岛、巴罗海峡、萨默塞特岛。

海象白令海亚种(学名:Odobenusrosmarusobesus):

命名者与年代:Illiger,1815

分布于白令海和北太平洋。

海象北极亚种(学名:Odobenusrosmarusarcticus):

命名者与年代:Pallas,1811

分布于北极圈、俄罗斯欧洲部分北部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新地岛

海象阿拉斯加亚种(学名:Odobenusrosmaruscookii):

命名者与年代:Fremerij,1831

分布于:美国阿拉斯加冰岬。

[4]

种群现状

海象对海洋环境的变化也特别敏感,由于大规模地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使很多海象的栖息地受到了污染,以致于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而造成绝迹,分布区逐渐缩小。

随着人们对海象牙需求量的不断上升,海象狩猎业也在不断发展,狩猎的工具和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使海象生存境遇受到毁灭性打击,种群数量急聚下降,已从二、三个世纪以前的数百万头锐减到大约7万头以下。[2]

地理分布

海象是北极地区

的特产动物,分布在以北冰洋为中心,也包括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北部一带海域,向南最远的记录在北纬40~58度左右。[2]

原生种分布地(海域):加拿大、格陵兰岛、挪威、俄罗斯、斯瓦尔巴群岛和扬马延岛、美国。

游离地(海域):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冰岛、爱尔兰、日本、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3]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IUCNRedList):数据缺乏(DD),2008年评估。[3]

加拿大海域的海象种群已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3]

搁浅事件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言人2014年10月1日表示,随着气候变暖及海冰融化,海象便游到海岸上,约有3.5万只海象集体搁浅在阿拉斯加西北部海滩上,并有约50只海象或因踩踏丧生。该机构将会对海象尸体进行尸检,以确认死亡原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