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 太平洋潜泥蛤知识
  • 太平洋潜泥蛤百科
  • 太平洋潜泥蛤资讯

  • 象拔蚌怎么挖

    象拔蚌怎么挖

    挖太平洋潜泥蛤(geoduck,商业名为象拔蚌)通常被认为是华盛顿人航海的一种仪式,而且很多人都会说这事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不过只要你拿合适的设备,操作也恰当...

    动物知识,无脊椎动物 2015-05-10 浏览: 6,282 我要评论

太平洋潜泥蛤 @@@@

太平洋潜泥蛤(Panopeaabrupta),俗名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是一种海产贝类,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北部及加拿大太平洋沿海,现东南亚和中国东南沿海均有养殖。

中文学名
太平洋潜泥蛤
拉丁学名
Panopeaabrupta
别称
高雅海神蛤、象拔蚌、皇蛤、管蛤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亚纲
异齿亚纲
海螂目
缝栖蛤科
潜泥蛤属
太平洋潜泥蛤
命名者及年代
Gould,1850
英文名称
Geoduck

目录

形态特征

太平洋潜泥蛤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海洋软体动物,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壳薄,两侧对称相等,身体侧扁,前后不等边;壳体全由霰石所构成,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无珍珠壳层;小月面与楯纹面发育不佳;壳顶不突出;内韧带位於一个匙状的著带板上状(称之“内韧托”);闭壳肌为异柱型;在两壳各有一个类似主齿的瘤状突起(与异齿型铰齿的主齿不同源);行掘穴生活的水管很发达。

头部不明显,只保留有口,口内亦无口腔及齿舌。身体腹面有一侧扁形如斧状的足。外套膜发达呈两片状,由身体背部悬垂下来,并与内脏囊之间构成宽阔的外套腔,外套腔内有一对或两对鳃,瓣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食物及气体交换。铰合齿少,有前、后闭壳肌各1个,两者大小接近。鳃的构造复杂,鳃丝间和鳃瓣间有血管相连。外套膜通常有1-3个愈着点。在水流的出入孔处形成水管。其红管肥硕多肉,是著名高档经济贝类。[1]

栖息环境

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北部及加拿大太平洋沿海,穴居于海底,为海洋底栖动物,在水底的泥沙中营穴居生活。生活海区的水温为3-23℃,盐度为27‰-32‰,栖息底质以沙泥为主,水深3-18米,埋栖深度与个体大小有关,一般为50-80米。象拔蚌苗种在壳长5-10厘米时潜沙能力很强,一般潜入只需5分钟;壳长15厘米以上即失去匍匐与潜沙能力,终生营穴居生活,不再移动。[2]

生活习性

太平洋潜泥蛤在泥沙中穴居,生活在较深层的水中,属于深度穴居的软体动物。它们的足变成斧状。其穴道内有粘液围绕,以减少沉积物的污染,具有水管,壳及足都延长成长圆形。它们的运动是由足部肌肉的收缩以及体内血压的改变而进行。首先由足部的伸足肌伸缩而使足延伸、并伸出壳外,同时闭壳肌收缩使两壳紧闭,存在于外套腔中的水随闭壳动作而排出,闭壳后体内压力增加,使内脏中血液流入到足血窦中引起足的膨胀而使足像锚状插入泥沙中,然后成对的前、后缩足肌收缩,拖动壳及身体向下移动,从而潜入更深层的泥沙中。壳面具有嵴及刻痕等,它们能增加牵引作用,通过这种方式的在泥沙中移动,可潜入泥沙中深达一米多。[1]

双壳纲动物的取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沉积取食(depositfeeding);另一种是过滤取食(filterfeeding),这两种取食方式都与鳃的结构与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过滤取食的种类。属于海螂目的太平洋潜泥蛤是沉积取食(depositfeeding),它们是从原鳃类发展起来的一支,为隔鳃类(Septibranchia),它的鳃已经退化,在鳃的部位形成了一对穿孔的肌肉质隔板(muscularsepta)。由于肌肉的收缩使隔板上下运动使水由入水孔进入外套腔经隔板孔进入鳃上腔最后经出水孔流出。小型的甲壳类、多毛类等动物随水流进入外套腔,再经过垂唇将食物送入口中,隔鳃类属于肉食性或腐食种类。[1]

分布范围

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东南亚及中国东南沿海有养殖。

繁殖方式

太平洋潜泥蛤雌雄异体,生殖系统结构简单,仅有一对生殖腺,围绕在肠道周围。瓣鳃类具有独立的、很短的生殖管,在靠近外肾孔处开口到出水腔中。不行交配,海产种类卵在海水中受精。水温的改变,潮汐运动及异性生殖细胞的被排放都可以诱导排卵。受精卵经螺旋卵裂,发育成自由生活的担轮幼虫及面盘幼虫。面盘幼虫两侧对称。壳与壳腺最初都是单个的背板,以后外套膜的生长由两侧向腹缘延伸,才形成两枚壳。壳中央外套膜褶皱形成韧带及绞合齿,面盘幼虫经过一定时期的游泳取食之后,或经过很短时间突然脱去面盘,固着在适当的基底上变态成成体。[1]

每年的繁殖季节一般在4-7月,盛期为5-6月。个体产卵量达1000-2000万粒,产卵水温为14-17℃。卵径为82微米,受精卵经4-5天,发育成D形幼虫(120-130微米);10-12天发育成壳顶幼虫(160-180微米);30天左右幼虫下沉,随着变态,壳长达350-400微米。前4年生长较快,1龄贝壳长5-6厘米,重36-40克;2龄贝壳长8-10厘米,重200-250克;3龄贝壳长10-12厘米,重400-500克;4龄贝壳长12-15厘米,重500-800克。随着年龄增长,贝壳生长渐变缓慢,但软体生长仍能继续,寿命可达100多年。[2]

主要价值

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肺虚咳嗽,肾虚作喘,虚劳喘咳。肾虚阳痿。本品质润不燥,补肾助阳兼能益精养血,有固本培元之功。

  • 适宜消瘦,免疫力低,记忆力下降贫血,水肿等症状的人群,生长发育停滞的儿童。适宜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孕妇、儿童及哺乳期的妇女要注意补铁。

  • 提高免疫力: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 壮阳壮腰:促进性功能、生精助育。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

  • 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可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

  • 补肾虚:症状为“寒”,腰酸、四肢发冷、畏寒,水肿的肾阳虚。

  • 祛脂降压: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3]

  • 抱歉,您访问的网站页面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