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的研究证实,下一个大规模物种灭绝即将到来,而我们人类正是其元凶。人类对这个星球产生严重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大幅减少,这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但尚不清楚有多少物种在没有人类影响的正常情况下也会走向灭绝。 这项新研究澄清了“背景灭绝”的速率(在人类成为灭绝罪魁祸...
新的研究证实,下一个大规模物种灭绝即将到来,而我们人类正是其元凶。人类对这个星球产生严重影响,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大幅减少,这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但尚不清楚有多少物种在没有人类影响的正常情况下也会走向灭绝。
这项新研究澄清了“背景灭绝”的速率(在人类成为灭绝罪魁祸首之前那一刻的灭绝速度)。研究证实,人类活动正以远高于背景速率的速度推动物种灭绝。假设不采取措施,人类是不是也会在劫难逃?
看看以前的灭绝事件,怎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地质学家确认了之前的五个大规模灭绝事件——奥陶纪末、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还有白垩纪,这意味着我们现在处于第6个时期。结局和时间框架不同,但某些事件,比如二叠纪结束时的事件,具有极端性的规模(地球上所有物种中多达三分之二灭绝)。
这些事件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地质事件,火山活动或大陆运动改变了气候(升温或降温)往往是其主要诱因。共同之处是每个事件都极大降低了物种的多样性,特别是在热带浅水区,但陆地区也同样受到影响。虽然感到有违直觉,但这些大规模灭绝发生后不久的确出现了某些最大规模的生物多样性增长。灭绝的损失惨重,但新物种衍生和适应不同栖息地和生态角色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
D·雅布伦斯基1989年的一篇论文提出,很可能在大规模灭绝后某些群体的物种产生多样化(放射状分布),这是因为他们拥有某些特定特征,藉此可在灭绝事件中和事件发生后不久生存下来,而不是因为什么长期进化的成功。这一假设无疑是合理的。例如,三叶虫适应性非常强,他们存活了近3亿年才毁灭于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取而代之的是鱼类多样性以及海洋爬行动物的不断增加。
如果雅布伦斯基言之有理,成功的物种并不是总是最有可能生存下来,那么人类可能会感到些许恐慌。我们来到地球的时间很短,但我们绝对是一个成功的物种;如此成功,以至于我们现在为促成其它物种的灭绝而悔恨不已。如果灭绝事件后的放射状分布与事件本身关系密切,那么能抵抗人类行为的物种应该是这次的大赢家。我们应该期待成千上万蟑螂和鸽子的新物种,但我们可能无法亲眼看到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