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 锯鳐知识
  • 锯鳐百科
  • 锯鳐资讯

锯鳐 @@@@

锯鳐(jùyáo),锯鳐科(Pristidae)锯鳐属(Pristis)几种像鲨的魟类的统称。

锯鳐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浅水区,底栖,常出入于港湾、河口,有时可上溯江河相当远的距离头、体长而平扁,吻延长,很像锯鲨那样呈剑形,两侧缘具强齿。最大的体长可达7公尺。虽然一般不被当作危险鱼类,但占体全长1/3的吻锯却也令人生畏。吻锯用于摄食活动,或用之发掘底层生物,或用以在鱼群中挥舞,残杀或击伤群鱼。

中文学名
锯鳐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软骨鱼纲
亚纲
板鳃亚纲
鳐形总目
亚目
锯鳐目
锯鳐科(Pristidae)
锯鳐属(Pristis)
分布区域
南海和东海南部,红海、印度洋、印度尼西亚
英文名
sawfish
最大体长
7公尺

目录

外形特征

锯鳐属于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锯鳐目。吻平扁狭长,剑状突出,边缘具坚硬吻齿。无鼻口沟。鳃孔5个,腹位,位于胸鳍基底内侧。背鳍2个,无硬棘;胸鳍前缘伸达头侧后部;尾粗大,尾鳍发达;奇鳍与偶鳍的辐状软骨后端具很多角质鳍条。无肉质触须。

锯鳐使用巨大的“锯”像耙子一样筛滤水底沙子寻找食物。但事实上锯鳐并不是行动迟缓的水底居民,它们是残忍的猎食者,能够在水中将猎物身体切成两半,就像人类剑士一样。[1]

生活习性

要栖息在浅海,有些进入江、河、湖泊、甚至定居于淡水中并进行繁殖。锯鳐通常在海水和淡水中交替生活,而澳大利亚的淡水锯鳐则完全栖息在河口或河流上游,距离海洋有100公里之远。

卵胎生,胎儿具大型卵黄囊,吻锯柔软,吻齿包于皮膜中。每产约10余仔。仔鱼刚生时,体长约60厘米。成鱼最大体长可达9米,吻锯长2米,宽30厘米。[2]

2015年,科学家发现野生的栉齿锯鳐能在自然环境下处女生殖,这是迄今第一个在自然中发现的脊椎动物进行这种无性繁殖的例子,证据充分。[3]

分布范围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各近岸海区和各大河口,有些进入江、河、湖泊、甚至定居于淡水中并进行繁殖。见于南海,亦见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大洋洲东北部。

品种分类

尖齿锯鳐,第一背鳍起点对着腹鳍基底后端上方;尾鳍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吻齿21~35对。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也见于红海、印度洋、印度尼西亚。行动滞缓,常潜伏泥沙上,用吻锯掘土觅食,偶尔也上升至水面,露出背鳍。主要摄泥沙中的甲壳类或其

他无脊椎动物,也用吻锯袭击成群的鱼类而食其受伤的个体。

小齿锯鳐,第一背鳍起点前于腹鳍起点;尾鳍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吻齿17~22对。见于南海,亦见于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大洋洲东北部。

栉齿锯鳐,有长长的吻,上面长满了牙齿,并且会用吻来攻击小型的鱼类。栉齿锯鳐主要分布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西南部的部分地区,最长可以长到25英尺(7.6米),和鲨鱼一样,这种鱼也是软骨鱼。

频临灭绝

锯鳐的生长速度较慢,产下的幼体极易受其他食肉鱼类的攻击,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以及环境污染,因此数量正急速减少。以前曾广泛生活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东部的锯鳐如今已在欧洲海域完全消失。

目前野生锯鳐的数量下降与它们的“大锯”存在一定的关系,因为当渔民捕食时很容易将渔网缠结在大锯上,使它们难以逃离。
  据英国《镜报》6月12日报道,在远离美国佛罗里达州礁岛群的温暖水域上,一名水手用相机捕捉到了一条身长超过4.2米的锯鳐,其标志性的锯状鼻子和几十颗牙齿在照片中清晰可见。[5]

据悉,锯鳐最长可达7米左右。由于人们的过度捕捞和狩猎行为,美国政府早于2003年就已将锯鳐列为濒危物种。正是由于该物种十分珍贵罕见,这次出现在镜头里的锯鳐使所有目击者都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