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 石鳖知识
  • 石鳖百科
  • 石鳖资讯

  • 抱歉,该分类下还没有文章!

石鳖 @@@@

石鳖属于多板纲(Polyplacophora)中原始类型的贝类,它们的颜色和岩石一样,形状有点像陆地上的潮虫。通常呈卵圆形,扁平,两侧对称。贝壳由8块壳板覆瓦状排列而组成。贝壳周围有一圈外套膜,又称环带。足扁而宽,几占整个身体腹面,适于吸附在岩石表面或匍匐爬行。是海洋浮游生物重要组成之一。

中文学名
石鳖
拉丁学名
Polyplacophora
二名法
Polyplacophora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多板纲
分布区域
世界性分布,但多见于温暖地区。

目录

简介

【草药名】:石鳖

【来源】为石鳖科动物石鳖。

【性味】甘,凉,无毒。

【功用主治】治淋疾血病,磨水服。[1]

鳖(chiton)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多板纲(Polyplacophora)的海产动物,近600种。世界性分布,但多见于温暖地区。通常呈卵圆形,扁平,两侧对称。贝壳由8块壳板覆瓦状排列而组成。贝壳周围有一圈外套膜,又称环带。足扁而宽,几占整个身体腹面,适于吸附在岩石表面或匍匐爬行。口内有发达的齿舌,可从岩石上刮食藻类等植物。足的两侧有沟,沟内有鳃。多数种类最长达5公分(2吋),惟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斯特勒氏隐石鳖(Cryptochitonstelleri)可长到43公分。石鳖体柔软,伸屈性大,能紧贴在石缝内,不依附他物时能卷成球状。在石上贴附极牢,强行撬下可使之受伤。多见于潮间带或浅水中(尤其是温暖地区)。较冷的地区生活于深水中,直到4,000公尺(13,000呎)深处。多数夜行性。幼体(担轮幼体)自由生活,数量极多,是海洋浮游生物重要组成之一。石鳖的脚很肥大,大致为椭圆形,腹面很平,用以附着在岩石表面或在岩石上爬行,它爬行的速度很慢,多半在夜间才行动。如果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它们可以在一个定点停留很长时期。有人曾观察一种石鳖的活动情况,在九个月当中它活动的范围不超过l/2平方米。石鳖是一种移动缓慢、吃水藻的软体动物,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气候温暖的地区。石鳖呈卵圆形,一般只长到5厘米。但在北美的太平洋海岸,有一种石鳖可长到43厘米长,而且都有进化得很有效的进食工具——舌齿,可以用它刮下长在石头上的水藻。但石鳖中的另类——戴面纱的石鳖却不吃素,它们用自己的面纱做成一个45°角的陷阱,当一些不知危险的小东西,如小鱼、小螃蟹,靠近戴面纱的陷阱时,“啪!”石鳖立即拉下面纱,罩住猎物,然后,用舌齿咀嚼这些营养的食品。如果想把它采下来,必须出其不意,如果触撞了它,它有了准备,要采下就此较困难了。有时候甚至把它的身体弄破了,也拿不下来。达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石鳖脚的肌肉一收缩,能使脚的腹面与岩石之间形成一个真空的腔,并且还能分泌粘着物,这样就紧紧地粘着在岩石上了。

石鳖脚周围的外套腔中,可以看到一圈环生的羽状鳃。水流从石鳖身体前端两侧的入水孔流入进水腔,然后由进水腔经过鳃流向出水腔,最后从身体后面的出水孔流至体外。如此循环不已,石鳖便利用通过鳃的海水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及循环作用。

石鳖的头部没有眼睛。那么,它的眼睛长在什么地方呢?说来很奇怪,它的眼睛是长在身体背部的贝壳上面的。为什么别的动物眼睛都长在头上而石鳖却长在背上呢?因为石鳖的头是盖在贝壳的下面,只有贝壳露在外面,能接触到光线,所以眼睛也只有长在这部分才管用。这是生物身体构造跟环境条件统一的一个例子。石鳖的眼睛非常多,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贝壳上,以前边的壳片上为最多。这种眼睛很小,直径约

0.06一O.07毫米,不能看到物体。有的种类的眼睛,只能感觉到海水的振动或扰乱。有的种类眼中虽有角膜、晶体、色素层、网膜等结构,但也只能够感光。石鳖的贝壳是由覆瓦状排列的八个壳片连接而成的,所以一受刺激,它能像很多昆虫的幼虫一样,把身体向腹面蜷缩起来。因此采得的标本不能直接浸在酒精或福尔马林里,必须先进行麻醉,使它失去知觉以后再浸入。不然,它们便会缩成一团,而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面目了。石鳖的种类很多,世界各地的海洋里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岩礁海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石鳖的身体一般很小,中国常见的种类其身体的长度约2~3厘米。由于石鳖是贝类中的原始类型,所以在科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意义。[2]

品种

分类

石鳖的种类很多,世界各地的海里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岩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区很少,

除了浅海岩石上生活的许多种类以外,也有少数种类生活在深海、有的种类附着在海藻或共它动物的身体上生活。它们身体的颜色跟它们附着的物体或生物的颜色相似,是很好的保护色。

红条毛肤石

体卵圆形,长27-33mm,宽16-21mm。体色变化大,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背腹扁平,头在冯下方,无眼及触角,有一短而下弯的吻,吻中为口,口内齿舌很长。背面中央突起,有呈覆瓦状排列的石来质壳片8块,暗绿色壳片中央具有3条红色色带。前端头壳顶部较光滑,边缘部分有低平粒状突起,腹面前方的嵌入片有齿裂5个。

近两端的壳片长宽略相近,中间的壳片略宽,峰部有纵肋,翼部有较大的颗较状突起,嵌入片的翼部位置具1个齿裂。尾壳片较小,前缘中央微凹,后缘弧形,表面有颗料状突起,嵌入后区两侧各具1齿裂。在壳片的四周置有一圈外套膜,形成较宽的环带,呈深绿色,其周围相间布有18丛棘束。腹面平担,足扁而宽,几占整个腹面。足与外套膜之间形成一较狭的外套沟。沟中有鳃22-24对。鳃列长约为足长的2/3。生殖孔和排泄孔位于外套沟稍后端。肛门位于足的后方。

函馆锉石鳖

体卵圆形,长22-35mm,宽12-19mm,背腹扁平,外表圭黄色或暗绿色,并杂有深色斑点。头壳片放射肋细密,甚多,嵌入片具15-19个齿裂。中间壳片中央部有显著的网状刻纹。翼部有5-7条放射肋。嵌入片每侧具2-3个齿裂。尾壳片中央区的刻纹与中间壳片的网状相同,后区具细密的放射肋及环状纹,嵌入片具12-20个齿裂。周围环带窄,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的鳞片。鳃35对,鳃列与足等长。[3]

网纹鬃毛石

(MopaliaretiferaThiele)

身体呈椭圆形,壳片灰白色,杂有红色、绿色和褐色的斑点。头板半圆形,具有网状刻纹和10条颗粒的放

射胁。中间板的中央部有网状刻纹,翼部有2条粗大的、具有粒状突起的肋。尾板自壳顶向两侧各有1条突起肋,末端有一易燃明显的缺刻。环带土黄色,周缘有1列大小均匀的刺,表面被有很多小型的刺和大型的鬃毛状棘。分布于中国福建东以北的沿海,生活在潮间带。[4]

日本宽板石鳖

[Placiphorellajaponica(Dall)],壳板短而宽,较扁平。环带前缘特别宽,上面布有粗短的棒状棘,见于中国东南沿海潮间带的低潮区。

石鳖

花斑锉石鳖

[Ischnochitoncomptus(Gould)]体长圆形,壳板扁平,颜色多变化。头板有多数细小的放射胁,嵌入片

具12个齿裂。中间板嵌入片每侧各具1个齿裂。尾板嵌入片具12个齿裂。环带窄。生活于潮间带,是中国沿海习见的种。

朝鲜鳞带石鳖

[Lepidozonacoreanica(Reeve)],体呈椭圆形。壳板高,龙骨较发达,全体灰黑色。头板有16条由粒状突起联成的末端分叉的放射胁,嵌入片有14个齿裂。中间板的中央部具有粒状突起的纵肋,翼部也有明显的粗肋数条,肋上有较大的粒状突起,嵌入片两侧各具2个齿裂。尾板中央区有纵肋,后区有放射胁,嵌入片具12个齿裂。环带窄,被以鳞片。鳃34对。生活于潮间带,为中国海滨习见种类之一。

日本花棘石鳖

[Liolophurajaponica(Lischke)],体长椭圆形,壳板褐色,环带上黑色和白色的棘相间排列,吾带状。

头板上有互相交织的细放射胁和生长纹;中间板具有同心环纹;尾板小。在8枚壳板中以第三板最宽。环带上着生粗而短的石灰棘。鳃数目多。见于中国东南沿海。

平濑锦石鳖

(OnithochitonhiraseiPilsbry),体呈长圆形,壳板花纹鲜艳,以第二板的长度最大。头板半圆形,布有放射状排列的壳眼,嵌入片具有9个垂直的齿裂。中间板峰部三角形,翼部特别显著,前缘有3~4行壳眼,嵌入片每侧各具1个齿裂。尾板大,后缘有壳眼2~3行。环带表面生有微细的小毛,鳃32对。生活于潮间带,见于中国东南沿海。

眼形隐板石鳖

[Cryptoplaxoculata(QuoyetGaimard)]体蠕虫形,两端圆。壳板小,成体第1~4壳板相互连接,第5~8壳

板分离;幼小个体8枚壳板都互相连接。在前3枚壳板的周围有1圈黑色的棘,黑棘之外又有1圈白色的棘,形如眼状。环带特别发达,浅黄色,第3~4壳板之间和第5壳板的位置上,各有1条黑色色带。鳃28对。生活在珊瑚礁间,见于中国海南岛南端和西沙群岛。

做为药材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1)红条毛肤石鳖,全体呈卵圆形,背面有8块呈覆瓦状披列的石灰质的壳片。壳片暗绿色,中部有3条红色色带。环带较宽,深绿色,其上面有18丛棘束。气腥,味咸。(2)函馆锉石鳖,形似红条毛肤石鳖。唯中间壳片中央部有显著的网状纹理,翼部有5-7条放射肋纹。

生态环境

1.栖息于潮间带岩石上,北方可生活于数米深的浅海。能缓慢匍匐爬行于海藻丛中喜附着于岩石石缝或阴处。

2.栖息于潮间带岩礁石上或石缝间,以中下区为多。

采收和储藏

在海滩上或岩石缝间捕捉。捕得后洗净,置阴暗通风处晾干

资源分布

1.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2.分布于渤海、黄海沿岸。生活于潮间带,为中国海滨习见种

中药化学鉴定

(1)取本品粗粉适量,加石油醚提取,提取液浓缩至干,残渣加氯信2ml溶解后移入小试管,沿管壁滴加浓硫酸1ml,静止10min,上层显橙红色,并有蓝色荧光,两液界面呈血红色环。

(2)取(1)项提取过的残渣加水煎煮,取水煎液1ml加入等量的茚三酮试剂,水浴加热10min,呈紫色。

来源

为石鳖科动物石鳖的化石。

石鳖

性味

甘,凉,无毒。功用主治

治淋疾血病,磨水服,颈淋巴结结,麻风病,慢性气管炎

中药用法用量

内服:焙焦研末,2-6g。[5]

作假

用干石鳖冒充干鲍鱼。由于干鲍鱼在市面上的售价不菲,因此有部分的无良商贩,用一文不值的“干石

鳖”冒充“干鲍鱼”出售,以此从中牟取暴利。故在选购干鲍鱼时一定要小心,以免上当;鲍鱼如其它贝类动物一样,有一个硬贝壳,但鲍鱼壳的贝壳部很小,壳口很大,边缘有个左右的小孔(俗称“九孔螺”的缘故)。它的足部很发达,足底平。市场上出售的干鲍鱼已去壳,外形略似艇状,有一面非常光滑,即为鲍鱼的足底部分。而“石鳖”也有发达的足部,足底也是平的,因此稍作加工即可用来冒充鲍鱼,但只要仔细一辨别就会发现,“石鳖”因肉体较薄,晒干后会收缩弯曲,且其足的边缘很粗糙。而“假鲍鱼”与“真鲍鱼”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背部中央有片壳板,加工晒干时虽被剥掉,但总会留下道明显的印痕。所以,凡是背面有道明显深印痕迹的“鲍鱼”就是假鲍鱼无疑。

相关特点

石鳖属于多板纲中原始类型的贝类,它的身体一般很小,中国常见的种类长度约2-3厘米。它的颜色和岩石一样,形状有点象陆地上的潮虫。石鳖的身体背面生长着覆瓦状排列的、由8个石灰质壳片形成的一组贝壳。在这些贝壳的周围,外套膜的表面还生有许多小鳞片、小针骨、角质毛等等。因此,它的背部就象一个全身披甲的武士,别的动物很难去侵犯它。石鳖的种类很多,在世界各地的海洋里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礁岩海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石鳖是一种移动缓慢、吃水藻的软体动物,遍布世界各地,石鳖生活在从美国阿拉斯加到南加利福尼亚的太平洋东海岸,在卵石下和岩石缝里或许就能找到它们。我国常见的种类其身体的长度约2~3厘米。由于石鳖是贝类中的原始类型,所以在科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意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