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 短尾猴知识
  • 短尾猴百科
  • 短尾猴资讯

  • 抱歉,该分类下还没有文章!

短尾猴 @@@@

短尾猴(学名:Macacaarctoides),也称红面猴,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体重5千克,体长50-56厘米,尾极短;颜面部常为暗红色或带紫红色斑块;体色深暗,背部多为暗褐黑色或暗橄榄棕褐色,腹面稍浅于背部,亦为暗棕黄色。中国西南一带的短尾猴头顶棕色较重,而产于东部者其头顶褐色显著。尾巴短得出奇,还没有后脚长,仅为体长的十分之一,而且被毛稀少,因此又有“断尾猴”之称。[1]

主要栖于1500-3000米的原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竹林地带。食性较杂,既取食野果、树叶、竹笋,也捕食蟹、蛙等小动物。

分布于中国的华南及西南地区、孟加拉、柬埔寨、印度等国。属于CITES附录Ⅱ。[2]

中文学名
短尾猴
拉丁学名
Macacaarctoides
别称
红脸猴,桩尾猴,人熊,断尾猴,大青猴,红面猴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兽亚纲
灵长目
亚目
简鼻亚目
猴科
亚科
猕猴亚科
猕猴属
短尾猴
亚种
3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Geoffroy,183
英文名称
StumptailMacaque
英文名称
BearMacaque
同义学名
Macacabrunneus
同义学名
Macacaharmandi
同义学名
Macacamelanotus
同义学名
Macacamelli
同义学名
Macacarufescens
同义学名
Macacaspeciosus
同义学名
Macacaursinus

目录

形态特征

短尾猴是体型较大的一种猕猴,短尾猴的颜面宽阔,头骨相对较宽,有明显的眉脊。体形浑圆、憨实,四肢粗壮,雄兽的体长为52-65厘米,体重9.9-10.2千克;雌兽的体长为48-59厘米,7.5-9.1千克。前额部分裸露无毛,几乎全部秃顶,呈灰黑色,颊部的毛也较为稀少。胸部、腹部,以及四肢内侧的毛稀疏而且颜色较浅,肩部、颈部和背部的毛较为粗糙。胼胝的周围也是裸露无毛。尾巴短得出奇,还没有后脚长,仅为体长的十分之一,而且被毛稀少,因此又有“断尾猴”之称。[3-4]

短尾猴的成体头顶毛较长,由中央向两侧披开。两颊和颏下的须毛像兜腮胡子,且其唇下的颏须暗褐色而周边棕白色呈层次分明的半月形。成年雄猴颜面鲜红色,老年紫红色,幼体肉红色。成体眉毛多呈棕黄色,老年猴面部出现白毛,常伸向鼻侧。耳较小,尾短光秃无毛。体背毛色棕褐,披毛较长,腹面略浅;体毛长而密,成年猴毛长8-12cm,其毛色在幼年为淡褐色,以后逐渐变深,至成年为深褐色,但胸腹部及四肢内测较淡,呈淡棕褐色。成体在中国西南一带的短尾猴头顶棕色较重,而产于东部者其头顶褐色显著。[5]

短尾猴的长相和藏酋猴十分相似,以至于很多书中都把它们混为一谈,也有人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种的不同亚种。但是,它们之间明显的不同之处也有不少,例如短尾猴比藏酋猴的体形小,体毛较长而稀疏,为黑褐色或朱古力色,所以在华南地区俗称为“黑猴”或者“泥猴”。另外,短尾猴雄兽的生殖器也与众不同,阴茎扁而长,呈矛状,长度约为40毫米,还会发出会一种难闻的藓臭气味。但是短尾猴与藏酋猴不同的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成体的面部均有鲜红色的斑块,有些老年个体还转为紫红色或者黑红色,所以又叫红面短尾猴、红面猴、红脸猴等。[4]

栖息环境

短尾猴系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特有灵长类。主要栖于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中山针阔混交林。栖息高度可从沿海低地至海拔2650米的中山林区。栖息在高山密林的较高海拔林带,主要利用常绿阔叶林带和常绿与落叶混交林带这两个林带,除此之外,在其栖息地中还需有山溪水源和悬崖陡壁,供猴群喝水和夜间睡眠。栖息林带的植被以山毛榉科植物为主,其果实和叶是短尾猴的主要食物,特别是果实,在秋季和大部分冬季被广泛食用。[3]

生活习性

迁徙

短尾猴受气候和植物物候期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迁移时成年雌猴在前,成年雄猴压队,仔猴吊在母猴腹下,响声小,速度快,日活动距离为1-2千米,夏季最长,秋季居次,春、冬季大致相等,在一处滞留天数为1-5天不等。游荡路线常较固定,在河边、竹林中运动时,常呈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行走或逃跑,可在地上形成猴路。[3]

聚群

喜欢群居,每个群体的数量为10-30只不等,有时可多达80只左右。与中国其他猕猴类比较,地栖性更强,特别在受惊后多沿地面逃窜。[3]

活动

短尾猴喜多岩石的疏林山坡。短尾猴比较畏惧寒冷,昼行性、树栖的动物。除采食和夜宿多在树上外,白天大多在地面或矮树上活动。成年猴不甚活泼,饱食后常将颊囊中贮存的食物翻回口中慢慢咀嚼,或互相理毛,冬天喜欢依偎在石壁上晒太阳,第1顺位雄猴即猴王有时爬在高树上摇晃枝头。幼猴十分爱动,攀抓树枝互相打闹几无休止,常见4-5只幼猴吊成一串然后再由下而上翻回横枝。夜间坐在石壁上分成几个小堆挤在一起睡眠,幼猴多夹在大堆的中间,猴王和第1顺位雌猴在一起,但猴王和第2、3顺位雄猴常分堆睡眠。夏季(6-8月)分散在几棵相邻的大树上睡眠,以适应炎热的气候。猴群在一处活动几天后,便在巢区内漫游。[3-4]

食物

短尾猴的食物主要为植物的鲜枝嫩叶、花芽、野果、竹笋、竹叶、果实、种子、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经常到农田搜寻玉米、稻谷和马铃薯。像其他猕猴一样,它们也有觅食时贮存食物的颊囊。也在河谷地带捕捉螃蟹、青蛙等小动物。觅食在全天的活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觅食占全天总活动(含休息、各种行为)时间的44.5%。[6]

行为研究

攻击

1个个体对另1个个体进行瞪眼、拍地、恐吓、追赶、抓毛和撕咬等威胁性行为,攻击的强度依次增强。攻击行为不仅有着保卫领域、防御其它短尾猴群或动物入侵的作用,而且通过争斗中的输赢确定了各个体的社会顺位,这在猴王的产生和更换过程中,达到高潮。通常可见年轻力壮的第2、3顺位雄猴向猴王挑衅或撕咬,有时连打几天,皮开肉绽,直到胜者为王,败者屈服,1986-1993年在黄山观察的一群猴已发生6次“政变”,也就是更换了6次猴王,每次争夺王位的场面都甚为残酷和惊险,敢于争夺王位的个体年龄一般都在7-8岁。[7]

理毛

理毛是指1只猴用手分开另1只猴的毛发,并不时去除后者毛发或皮肤上异物的一种友好行为方式。通过理毛不仅清洁对方身体,而且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社会交往,还可以消除个体间由于竞争带来的紧张关系,因此具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之间理毛多,特别是母亲与女儿之间,其次是姐妹之间。在交配期,形成配对关系的雌雄对之间频繁地相互理毛,以此增加了接触和交配的机会。此外当某一个体受到攻击或惊吓时,其它个体常前来为其理毛以缓和紧张气氛,也经常看到低顺位猴为讨好高顺位猴而小心翼翼地前去为其理毛。[7]

礼仪

也是常见的一种友好行为。当低顺位猴从高顺位猴身旁通过或到高顺位猴附近坐下时,一般低顺位猴先要对高顺位猴作出施礼姿态,以表示对高顺位猴的尊敬或屈服,否则常会遭到攻击。短尾猴的个体空间配置较为密集,个体间经常接触和交涉,由生态环境带来的紧张压力,造成了较为丰富的礼仪,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常见的礼仪行为如:

  1. 低顺位猴睡倒或翘起后腿露出阴茎让高顺位猴摸一下。

  2. 低顺位猴慢慢接近到2-3米时,等待高顺位猴前来拥抱,待彼此拥抱后有时大叫或反向扭转身体互相吸对方阴茎,然后立即分开。

  3. 低顺位猴为了接近高顺位猴,怀抱婴猴送到高顺位猴面前让其用嘴吸婴猴的阴茎,这是短尾猴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

  4. 低顺位猴让高顺位猴进行无性爬背,这种行为有时发生在共同追赶其它猴后,高顺位猴作为“感谢”域“安慰”而向低顺位猴身上爬跨,但也常见低顺位雄猴或小猴在群体兴奋时爬跨高顺位雄猴。[7]

抱子

在猕猴属的大多数种,只有母亲表现对其后代的精心照顾,在短尾猴则不仅是雌猴对其后代的精心照顾,而且雄猴对幼猴,特别是对未满周岁的婴猴也表现出极大的关心。雄猴常抱幼猴于怀中、腹下或为其理毛,或以幼猴为媒介与其它雄猴进行社会交往。抱子行为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1)猴群处于安静状态时,一雄猴接近并抱起某一幼猴,吸其阴茎,然后为其理毛,或某成年猴抱起一幼猴后,靠近另一雄猴,然后两只成年猴吸幼猴阴茎,于是两成年猴通过幼猴为媒介,发生了社会联系;(2)猴群处于不安静或激烈争斗状态时,成年雄猴若把一幼猴抱在怀中,可以阻止其他个体的继续攻击,缓解群内的紧张性,使猴群恢复到安静状态。[7]

交配

包括雄性检查雌性外阴行为和交配行为,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即繁衍后代,而且通过性行为也加强两性间的社会联系。猴王几乎占有群内所有性成熟的雌猴,但有1只最喜爱的雌猴在一定的时间内与其成对,一起理毛、活动并频繁交配,曾观察到在顺位关系不稳定时,力量强大的第2顺位雄猴敢在猴王面前与第1顺位雌猴交配,但在通常情况下,猴王在其视野内不准其他雄猴与雌猴交配。交配次数的最高记录,1992年9月猴王一天最多发生18次。交配行为发生时,雄性较为主动,当接近雌猴后,先向雌猴龇牙咧嘴表示,然后抓住雌猴身体检查外阴再爬跨交配,持续时间10-54秒,故短尾猴属单次爬跨射精型,抽动兴奋时可发出叫声,并常有几只其他猴聚集周围欢叫,交配完成后坐在地上用手抓食阴茎上的精液,最后,交配过的雌猴常为雄猴理毛。[7]

分布范围

原产地: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8]

可能灭绝:孟加拉国。[8]

引进:中国香港。[8]

中国分布:主要在西南部和南岭以南的华南地区和福建南部,包括云南,广西,贵州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东以及福建南部。[1]

繁殖方式

每年7月至翌年2月为交配期,但9-10月份为交配的旺季,雌兽发情时性皮肤变红,但肿胀的程度甚微。怀孕期大约为6个月,第二年的3-4月份产仔,一般为隔年生育一次,每胎产1仔。

刚出生的幼仔的面部为肉色,体毛为乳白色,3月龄时首先从背部开始生长出棕色的毛,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深,但面部则需要在1年以后才开始变为红色。短尾猴的寿命大约为20年左右。

短尾猴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产仔方式为产仔节律型。雌猴性成熟年龄为5-6岁,可连续2-3年产仔,每胎产1仔,7-12岁为雌猴的最佳生育年龄。仔猴在半年后逐渐离开母猴独立活动。雄性个体7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后离开母群而进入邻近群,同时也有外群雄猴单个地迁入本地群,有时几只雄猴同时迁入本地群,这可能是从外群分群而来。迁入本地群的个体其顺位高低决定于体力状况,这种换群现象减少了近亲繁殖,加强了基因交换,对种的生存适应是十分有利的。[5][3-4]

亚种分化

短尾猴(3亚种)
中文名称学 名分 布
1短尾猴指名亚种Macacaarctoidesarctoides印度、越南,老挝、柬埔寨
2短尾猴马来亚种Macacaarctoidesmelanotus马来半岛北部,泰国
3短尾猴中国亚种Macacaarctoidesmelli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四川西北部和广东省

[9]

(注:黄山短尾猴(Macacathibetanahuangshanensis)亦称黄山猴,不是短尾猴的亚种,是藏酋猴的亚种。)

种群现状

影响该物种的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被破坏,包括伐木、烧炭、修建公路、水坝、铺设电源线和渔业,也包括纵火、栖息地碎片化、水土流失。这些动物被猎杀和当作食物买卖,传统的“药疗”和当地的骨头商品、肉食品和宠物动物。在贩卖过程中意外死亡。[8]

在印度,很多栖息地被农垦耕种侵占,也被肆意捕杀而濒临灭绝。在越南,这个物种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传统“药疗”贸易。在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用于食猎而捕捉的程度也非常高。与栖息地的损失相比,狩猎威胁相对较低。在缅甸,伐木和木材采伐是主要威胁。商业橡胶种植园,狩猎,和与中国的贸易是该品种的主要威胁。在泰国,栖息地丧失是一大威胁,狩猎也很普遍,但不是显著受到威胁的物种。[1]

在中国,狩猎和栖息地的丧失减少了该物种的种群,在一些地方局部灭绝。短尾猴是中国猕猴属中除猕猴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个种,其种群数量估计有7万只,其中70-80%分布在云南和广西两省区;广东和福建已非常稀少,在广东,仅分布在惠水一带;福建和贵州南部的可能已接近绝迹。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活跃着一群短尾猴,经常和进入武夷山保护区旅游的游人嬉闹,与人和谐相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力度,所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猴群越来越多,短尾猴的数量也逐年增加,据武夷山保护区管理人员介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短尾猴已达到数千只。[5]

保护措施建议:

  1. 保护好现有的森林特别是自然保护区,使短尾猴的栖息生境得以保存。

  2. 加强集市场的管理,制止短尾猴的非法贸易。

  3. 严格审批野外捕捉数量的申请,数量已很少的地区如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和贵州实行禁止捕猎。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8]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Ⅱ级保护动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