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 咖啡果小蠹知识
  • 咖啡果小蠹百科
  • 咖啡果小蠹资讯

  • 抱歉,该分类下还没有文章!

咖啡果小蠹 @@@@

咖啡果小蠹,害虫类,雌成虫在咖啡果实端部钻孔,蛀入果内产卵。卵、幼虫、蛹均在果内完成发育,成虫羽化后钻出果实。该虫主要为害成熟的果实及种子。

中文学名
咖啡果小蠹
拉丁学名
Hypothenemushampei(Ferrari)
别称
浆果小蠹虫、咖啡小蠹虫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鞘翅目
小蠹科
原产地
西非安哥拉

目录

形态特征

成虫

成虫体长约1.6mm,宽约0.7mm,暗褐色到黑色,有光泽,体呈圆柱形。头小,隐藏于半球形的前胸背板下,最大宽度为0.6mm。眼肾形,缺刻甚小。额宽而突出,从复眼水平上方至口上片突起有一条深陷的中纵沟。额面呈细的、多皱的网状。在口上片突起周围几乎变成颗粒状,大颚三角形,有几个钝齿。下颚片大,约有10根硬鬃,在里面形成刺。下颚须3节,长0.06mm,第3节稍长。额为0.08mm*0.06mm。下唇须3节。触角浅棕色长0.4mm,基节0.19mm,鞭节5节,长0.09mm,锤状部3节。胸部有整齐细小的网状小鳞片,前胸发达,前胸背板长小于宽,长为宽的0.81倍,背板上面强烈弓凸,背顶部在背板中部;背板前缘中部有4—6枚小颗瘤,背板瘤区中的颗瘤数量较少,形状圆钝,背顶部颗瘤逐渐变弱,无明显的瘤区后角;刻点区底面粗糙,一条狭直光平的中隆线跨越全部刻点区,刻点区中生狭长的鳞片和粗直的刚毛。鞘翅上有8—9条纵刻点沟,鞘翅长度为两翅合宽的1.33倍,为前胸背板长度的1.76倍。沟间部靠基部一半刻点不呈颗粒状。第6沟间部的基部有大的凸起肩角;刻点沟宽阔,其中刻点圆大规则,沟间部略凸起,上面的刻点细小,不易分辨,沟间部中的鳞片狭长,排列规则。鞘翅后半部逐渐向下倾斜弯曲为圆形,覆盖到整个臀部,但活虫臀部有时可见。腹部4节能活动,第1节长于其他3节之和。足浅棕色,前足腔节外缘有齿6—7个。腿节短,分为5节,前3节短小,第4节细小,第5节粗大并等于前4节长度之和。雄虫形态与雌虫相似,但个体较雌虫小,体长约为1.05—1.20mm,宽0.55—0.60mm。腹节末端较尖。

乳白色,稍有光泽,长球形,0.31~0.56mm。

幼虫

乳白色,有些透明。体长0.75mm,宽0.2mm。头部褐色,无足。体被白色硬毛,后部弯曲呈镰刀形。

白色,头部藏于前胸背板之下。前胸背板边缘有3~10个彼此分开的乳头状突起,每个突起上面有1根白色刚毛。腹部有2根较小的白色针状突起,长0.7mm,基部相距0.15mm。

该虫与咖啡枝小蠹(Xyleborusmorstatti)的区别:咖啡果小蠹鞘翅上有短而硬的刚毛,触角端部长圆形,有规则排列着长柔毛。前足胫节有6~7个小齿。咖啡枝小蠹鞘翅上覆有细长毛,触角端部卵形或近圆形,前足胫节有齿4个。

生物特征

雌虫交配后,在咖啡果实的端部钻蛀一个孔,蛀入果内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30一60粒,多者可达80粒。产卵后雌虫一直留在果内,直到下一代成虫羽化后才钻出。卵期5—9天。幼虫孵出后不离开果豆,在果豆内取食豆质。幼虫期10—26天,雌幼虫取食期约为19天,雄幼虫取食期为15天。蛹期4—9天,从产卵到发育为成虫共需25—35天,在24.5℃时从卵到成虫平均为27.5天。雌虫羽化后几天仍留在豆内完成自身的发育,一般3—4天后性成熟,交尾后离开它发育的果实并蛀入另一果肉产卵,雌虫的数量总是占优势。

分布地区

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利比亚、塞内加尔、几内亚、塞拉利昂、科特迪瓦、加纳、多哥、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中非、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扎伊尔、刚果、加那利群岛(西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安哥拉、莫桑比克、加蓬、费尔南多波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喀里多尼亚、密克罗尼西亚、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社会群岛、塔希提岛、伊里安岛、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哥伦比亚、苏里南、秘鲁、巴西等国家和地区。此外在美国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南部也有报道。

发生规律

90%-100%的高湿度有利于成虫羽化。大雨也可促进成虫从落果中羽化。害虫发展的最适温度25-26℃。据了解,害虫发生在海拔500-1000米之间的咖啡园,低于500米和高于1000米,估计发生率会下降。它喜潮湿,据在巴西和非洲几个国家的调查,在遮光、潮湿的种植园,比干燥、露天的种植园受害程度要严重得多。有些咖啡品种很敏感,如中粒种咖啡Coffeacanephora受害重,而有些品种受害较轻,如高种咖啡C.Excelsa和大粒种咖啡C.Liberia,当然该虫的选择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寄主

主要寄主为咖啡属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如咖啡、大咖啡等。此外,曾在灰毛豆属Tephrosiaspp.、野百合属Crotalariaspp.、距瓣豆属Centrosemaspp.、云实属(苏木属)Caesalpiniaspp.和银合欢Leucaenaglauca的果荚;木槿属Hibiscusspp.、悬钩子属Rubusspp.和一些豆科植物(如菜豆属)的种子;Vitislanceolaria(葡萄属一种)、Ligustrumpubinerve(女贞属一种)的果实;酸豆Dialiumlacou。

危害性

咖啡果小蠢是咖啡种植区严重危害咖啡生产的害虫,幼果被蛀食后引起真菌寄生,造成腐烂、青果变黑、果实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危害成熟的果实和种子,直接造成咖啡果的损失。据报道,此虫危害在巴西造成的损失有时可达60%-80%;在马来西亚咖啡果被害率曾达90%,成熟的果实被害率达50%,导致田间减产达26%;在科特迪瓦咖啡果受害率曾达50%-80%;在扎伊尔的斯坦利维尔,青果受害率达84%;在乌干达咖啡果受害率曾达80%;可见此虫对咖啡生产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它曾给一些咖啡生产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产地及传播

原产地:西非安哥拉[1]

入侵地:却记录

入侵时间及地点:1985年海口口岸,从巴布亚新几内亚、象牙海岸进境的咖啡种子中截获。

传播途径: 随咖啡果、豆、种子及其包装物进行远距离传播。

控制方法

检疫方法:对到达口岸的咖啡豆及其它寄主植物种子要严格检验,根据该虫蛀食果实的习性,查验有无蛀孔之果实,特别注意靠近果实顶部有无蛀孔,要剖查咖啡豆,检查内部是否带虫。对咖啡豆的外包装物同样要严格查验,发现虫情应连同包装物一起进行彻底灭虫处理。据报道使用二硫化碳熏蒸有较满意的效果,用量为每0.28m?的种子用85mg二硫化碳,熏蒸15h(注意对种子发芽率有些影响);氯化苦熏蒸用量每升用85mg熏蒸8h,10mg熏蒸4h,15mg熏蒸2h,50mg熏蒸1h,可消灭咖啡果内的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