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 勺嘴鹬知识
  • 勺嘴鹬百科
  • 勺嘴鹬资讯

  • 抱歉,该分类下还没有文章!

勺嘴鹬 @@@@

[1]勺嘴鹬(拉丁名:Eurynorhynchuspygmeus)为鹬科,勺嘴鹬属的鸟类,并与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被称为“闽江口三宝”。又名琵嘴鹬或匙嘴鹬,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基部宽厚而平扁,尖端扩大成铲状。脚黑色。起飞时作尖细的preeppreep声,也发出尖厉的wheet声。是一种小型的涉禽,仅在极少数的冻土层地带上繁殖,并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在2007年的一次由国际鸟盟进行的统计中,勺嘴鹬的数目可约少于100对,因此IUCN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现状由濒危提升到极危,是2007年内8种被提升到极危程度的鸟类的其中一种。勺嘴鹬在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为冬候鸟。春季于4~5月,秋季于9~10月迁经中国。

中文学名
勺嘴鹬
拉丁学名
Eurynorhynchuspygmeus
别称
名琵嘴鹬,匙嘴鹬
二名法
Eurynorhynchuspygme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鸟纲Aves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鹬科
勺嘴鹬属(具争议性)
勺嘴鹬E.pygmeus
IUCN保护级别
CR极危
定名年代
1758年
定名人
Linnaeus
英文名
Spoon-billedSandpiper

目录

分类学

这物种由卡尔·林奈在1758年,在其《自然系统》(SystemaNaturae)一书中首次介绍,并命名为Plataleapygmea。。但在1821年由斯云·尼尔逊(SvenNilsson)分类到目前的一个属并沿用至今。现时勺嘴鹬属于鸻形目鹬科内的一种涉禽,但将涉禽归到鸻形目本身就是鸟类DNA分类系统的一大缺陷。此外目前将勺嘴鹬看成是勺嘴鹬属内的单属种虽然合理,但不管是从它奇特的形态适应特征或表现出歧异的DNA序列中去判断,勺嘴鹬都应该从其相近的种族中进一步的分别出来。

外形特征

勺嘴鹬前额、头顶和后颈栗红色,具黑褐色纵纹。翕、肩和三级飞羽羽毛中部黑色,羽缘栗色,使背呈现出红栗色而具黑斑。

翕部羽缘白色,在背部形成v字形的白色线。飞羽黑色,大覆羽具宽的白色尖端,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基部白色,与大覆羽的白色尖端共同组成翅上宽阔的白色翅带。腰和尾上覆羽两侧白色,中间黑色。中央尾羽黑色,两侧尾羽淡灰色。嘴基和颏白色。眼先较暗,有一黑色贯眼纹,在眼后贯眼纹较细。眉区、头两侧、脸、前颈、颈侧和上胸栗红色,具细的褐色纵纹。下胸淡粟色,具褐色纵纹和斑点,有时在两侧形成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纵带。其余下体,色括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

冬羽头顶和上体灰褐色,微具暗色羽轴纹。后颈较淡,翅覆羽灰色。具窄的白色羽缘。前额、眉纹和下体辉亮白色。颈测和上胸两侧微具褐灰色纵纹。

幼鸟头顶黑褐色,具栗皮黄色羽缘。前额和眉纹乳白色。眼先和耳区有暗色斑纹。翕、肩和三级飞羽黑褐色,多数具皮黄色和白色羽缘。其中白色羽缘在背部形成白色v形带斑。翅覆羽褐色,具淡皮黄色和皮黄红色羽缘。下体白色,胸两侧缀皮黄色,具细的褐色纵纹。

大小量度为:体长140~160毫米,嘴峰10~12毫米;翅85~106毫米;尾37~39毫米;跗跖19~22毫米。[3]

生活习性

勺嘴鹬常单独活动于水边浅水处和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时常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水中或烂泥里,边走边用嘴在水中或泥里左右来回扫动前进,甚至转回来的时候,嘴也不用从水中出来。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方式主要用嘴在水下或烂泥里左右来回扫动觅食。有时也在地面直接啄食。[3]

〔附注∶勺嘴鹬图册图片来源[4]

栖身环境

勺嘴鹬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海岸冻原沼泽、草地和湖泊、溪流、水塘等水域岸边。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与河口地区的浅滩与泥地上,或海岸附近的水体边上,不深入到内陆水域。[3]

现状

最近一次由国际鸟盟对其重要繁殖地──俄罗斯的楚科奇半岛的调查显示,现时全球仅余下少于100对。对比起1970年,仍有近2000到2800对,2000年数目下降至1000对,2005年仅余下少于400对,每年的个体数目均急速减少。如整体情况没有改善,勺嘴鹬将可能在未来数年踏上灭绝之路。研究认为它们数目急降的主因包括繁育生境及迁飞过程时中转站的破坏。其中位于韩国重要的一站──新万金防潮堤近40000公顷的大型填海计划所破坏。而每年亦有为数不少的勺嘴鹬在中转站当地被捕猎。此外,全球暖化导致它们特有的繁殖地──冻土层的减少也影响了它们可繁殖后代的机会。

现时其中转站当中受保护的地区包括中国的盐城、香港的米埔湿地及位于印度的卡利米尔角和奇尔瓦湖。一队专家研究团队在缅甸的其中两个海岸找到至少84头勺嘴鹬,表示当地是其重要的度冬区。国际鸟盟除密切注视该两片湿地外,并希望研究出勺嘴鹬过冬中转站的所有地点,以保护这种鸟类。

自2011年起,英国的野鸟和湿地信托(TheWildfowl&WetlandsTrust,WWT)开始针对性地进行人工繁殖的工作。为防止它们进一步灭绝,它们分别在2011年11月及2012年7月期间,从俄罗斯的极北地区将鸟蛋带到英国位于告罗士打郡的保肓中心进行繁殖。两年间共27尾幼鸟已从这中心中孵化。这项活动将一宜持续,直至在其南迁路程上的各个站点的保育工作均顺利开展为止。

繁殖状况

勺嘴鹬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繁殖期6~7月。营巢于冻原沼泽、湖泊、水塘、溪流岸边和海岸苔原与草地上。尤其喜欢在淡水塘边的苔藓草地上营巢。巢甚简陋,主要由亲鸟在松软的苔原地上挖掘一圆形凹坑,内垫以苔藓、枯草和柳叶。每窝产卵3~4枚。卵的颜色为淡褐色,被有细小的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8~33×20~23毫米。[3]

种群数量

据国际鸟盟的调查显示,全球仅剩下少于200对。而在1970年,仍有近2000到2800对,2000年数目下降到1000对,2005年仅余下少于400对,每年的个体数目都在急速减少。国家研究认为它们数目急降的主因包括繁育地生态环境及迁飞过程时中转站的破坏。[5]国外专家在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对该鸟种的繁殖情况的调查,证实了它们正在面临灭绝的命运。除了因为迁徙途经地用途的改变和繁殖地的减少,在其繁殖地内,狐狸对幼鸟的捕猎和人类及其猎狗的干扰,也是导致勺嘴鹬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6]国际鸟盟预计,如果整体情况没有改善,勺嘴鹬将可能在未来踏上灭绝之路。[5]

保护等级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7]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8]

地理分布

孟加拉国,中国,香港,印度,日本,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8]

相关进展

从2011年起,英国针对勺嘴鹬启动了紧急保护计划。由于将刚孵化出的幼鸟从俄罗斯运往英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2012年专家们决定直接将鸟蛋运往英国孵化。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历时一周用直升机和飞机将第一批勺嘴鹬鸟蛋运至英国后几小时,第一只勺嘴鹬已经破壳而出,而且更多的雏鸟正在孵化之中。届时它们将具有生育能力,随时准备养育下一代;而窝中的卵被取走,会促使亲鸟们产下一窝新的卵,无形中其实也扩大了它们的种群。[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