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为什么雄蟋蟀之间存在同性性行为(SSSB)

作者:佚名 2016-03-23 浏览: 4,323 评论:0

摘要: 对于那些认为同性恋行为是‘非自然’的人们来说,他们看待动物王国会相当沮丧。事实上,‘同性性行为’(SSSB)是普遍存在的。胡兀鹫同性配对占同代的%11,象鼻虫同性交尾占同代的50%,日本猕猴同性交配占同代的46%。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似乎是浪费时间,...

对于那些认为同性恋行为是‘非自然’的人们来说,他们看待动物王国会相当沮丧。事实上,‘同性性行为’(SSSB)是普遍存在的。胡兀鹫同性配对占同代的%11,象鼻虫同性交尾占同代的50%,日本猕猴同性交配占同代的46%。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似乎是浪费时间,因为它不会产生后代。然而,它的持存性意味着它确实有一定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动物某部分的错误),即使我们还没有弄懂在各种情形下它是什么。

在布廷等人最近发表在《动物行为》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理解为何田野蟋蟀显示出了这种看似不适应的行为。

公蟋蟀彼此为领土争斗。一旦一只雄性有了领地,接着他通过连续摩擦前翅‘唱歌’来吸引雌性。母蟋蟀会看看不同的雄性,并接近它们感兴趣的一只。然后雄性背对着雌性,以便他的腹部贴近她的头部,接着,如果她选定了,她让他压着交配。

然而,公蟋蟀有时会为其他雄性唱歌,并且背对着他们,在他们接近时(他们不会尝试压着其他雄性,因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是,田野蟋蟀里的雌性才会被压。)

所以,为何公蟋蟀有时引诱其他雄性来交配?布廷等人有四个这种行为可能发生的观点。第一,也许与其他雄性交尾有一种社会功能:与雄性交配会导致更少的侵略,且有助于建立或维持社会关系或等级秩序。第二,也许SSSB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雄性与雌性交配的机会。这可能是一种向雌性炫耀的方式,或者是为他们实际遇到雌性的时候做练习。也有可能是当与雄性交配时,一只公蟋蟀将他的一些精子转移到另一只身上,这只可能接着将转移的精子直接传递给雌性(这是众所周知的发生在一些其他昆虫和蛛形纲动物身上)。第三,有可能是雄性倾向于与雄性交配是一种自然选择的局限性。比如,如果他们与更多的雌性交配并且有更多的后代,这种选择可能有助于提高雄性性活跃程度。然而,也可能是雄性‘特征’部位与雌性交配性欲旺盛,他们与雄性交尾也性活跃。最后,可能是公——公求偶只是一种认错对象的情况,实际上雄性将其他雄性认作了雌性。

更好斗的雄性更有可能既与雌性交配又与雄性交配

更好斗的雄性更有可能既与雌性交配又与雄性交配

作者通过一系列实验测试了这四种不同的可能解释,排除各种可能,直到他们可以推断出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是什么。首先,他们判断雄性是否背对其他雄性,并且对它们唱歌以避免侵略互斗,然后你会期待看到这种行为通常指向更好斗的雄性。然而,这并非如此。雄性似乎也没有为了向雌性炫耀而与其他雄性交配,正如他们在周围没有雌性时同样可能与同性交尾。

事实上,作者发现更好斗的雄性倾向于与同性交配。然而,他们只有在吃高碳水化合物时才这样做,这意味着这种行为需要一点额外的能量。最好斗的雄性也通常是易于与更多雌性交尾的群体。因此,看起来这个物种的同性性行为可能是由自然选择的局限性引起的:更好斗的行为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因为它会导致与很多雌性交配的雄性产生更多的后代,尽管如此,这些雄性也倾向于与更多雄性配对。因此,雄性交配行为没有被排斥,因为在总体上这些雄性依然产生更多的后代。然而,研究者也发现,最不具攻击性的雄性最有可能被追求。因为雌性也通常不具攻击性,这一发现表明,也有一种可能是雄性错将非侵略性雄性当成了雌性。

SSSB有时被认为在实验环境中更常见,那儿的动物可能会有更多的限制来接近异性。然而,有趣的是,研究者也发现,SSSB在野生蟋蟀中一样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