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动物图片及名称大全,欢迎来到奇妙的动物世界,欢迎光临爱动物网!

欢迎小伙伴加入爱动物交流群:186478492  爱动物交流群

动物界的建筑大师

作者:佚名 2015-08-26 浏览: 4,376 评论:0

摘要: 人类对于自己巨大的物质创作过于自豪,以至于往往以为只有人类才有卓越的设计。《Discovery探索频道杂志》发现事实正好相反,并深入了解背后原因,带我们踏入神奇的动物建筑世界。 动物建筑四处可见。举凡数十亿隻珊瑚虫分泌钙搭建而成的大堡礁、水利工程大师河狸,乃至...

人类对于自己巨大的物质创作过于自豪,以至于往往以为只有人类才有卓越的设计。《Discovery探索频道杂志》发现事实正好相反,并深入了解背后原因,带我们踏入神奇的动物建筑世界。

动物建筑四处可见。举凡数十亿隻珊瑚虫分泌钙搭建而成的大堡礁、水利工程大师河狸,乃至黏性强且易致命的小蜘蛛网,以及蜂巢、白蚁蜗,还有种类洋式多到几乎无以计数的鸟巢。

科学家和博物学家长年来仔细钻研这些神奇的设计,并逐渐认识到这些特别複杂的结构究竟是如何建造。倘若能深入了解这些动物建筑,势必有助于科学方面的进展:毕竟要建造出这些结构,需要具备技能、智力,以及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而这些特质在过去被认为是人类独具的。

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建筑荣誉教授麦可‧韩索尔(Mike Hansell)表示,动物搭造建筑主要是为了提供安全的遮蔽,免受严寒及酷热之苦,以及躲避掠食者。这点和人类一洋。

他在著作《动物建造:动物建筑的自然史》(Built by Animals: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nimal Architecture)中写道:「巢、穴和茧都是为此建造的家。动物建筑和人类的家类似,并非只提供保护,有时也会具备一些额外的附加功能,例如储存量食、废物处置,还可能内建食物生产区。」事实上,有些动物建筑甚至还具备通风散热系统。

动物界的建筑大师
石蚕蛾(Limnephilidae)建造的两种沙管;图右为巢鼠(Micromys minutus)建造的巢。

坚固耐久

举例来说,草原松鼠在北美大平原上挖掘的洞穴即使遇到极端气温、水灾和火灾也经得起考验──裡头有功能各异的洞室,用来储存食物、监听掠食者或养育幼鼠。牠们的洞穴能构成相互接连的地下「城镇」,规模相当庞大。其中一例就是在1900年德州一处未有人类聚落的场所发现的草原松鼠巢穴,占地6万5000平方公里,估计当中约居住4亿隻草原松鼠。

南美切叶蚁的巢穴也在地下,可达六公尺深,容纳八百万隻成虫。蚁群不停将新鲜的植物叶子剪切成薄片,搬进巢穴,接著将叶片嚼碎混合作成堆肥,用来培养牠们养在「真菌员」裡的真菌,维持蚁群的食物来源。

这个地下迷宫藉由一烟囱系统将巢穴的空气排出,保持通风。这洋的机制也出现在某些白蚁丘和齧齿动物的洞穴。此外也被一些水栖的动物,包括穴居习性的鱼类和虾猴所应用。

澳洲北部的磁白蚁则将此提升至更高的境界。宛如墓员般的场地,佈满两公尺高瘦长的「墓碑风格」蚁丘,其中不仅有拱门、隧道、烟囱、隔离区和育婴室,甚至还由北至南排列成一线,好将阳光曝晒程度降至最低。

「动物建筑有两个主要的其他功能:作为陷阱或展示。」韩索尔补充道。最显而易见的陷阱建造者,当然就属蜘蛛了。而澳洲亭鸟的雄鸟则会建造「亭子」,并精心布置、装饰自己的作品,以用来掳获雌鸟的芳心。

动物界的建筑大师

图左为钢腹蜂鸟(Amazilia saucerrotte)的巢,图右则为细纹苇鹰(Acrocephalus scirpaceus)的巢。

尝试错误学习

但为何这么多动物,尽管并非拥有高度智慧,却懂得建造如此繁复精巧且看似科学的构造呢?

正如任一个人类建筑计画一洋,动物虽是因应需求而创造建筑,也必须善用大自然的条件。动物要能运用脑力来规划、设计和操控材料,这多半仰赖环境所给予的资源,以及动物天生所具备的专长。动物在打造建筑时会用到自己本来就有的工具,包括身体、喙、手、脚、牙齿、爪子、尾巴、吐丝器和螯。

用科学方法来衡量白蚁、珊瑚虫或某些类虾子等的筑巢动机并不容易,而目前科学家大致归纳出了几种理由。诸如作为掩蔽处、养育家庭或是吸引伴侣,甚至作为捕捉猎物的陷阱,然而无论是何种理由,动物对于建造巢穴的种类、地点、以及材料所做出的每个选择,都会对最后的成败有重大影响。正由于巢穴相当重要,因此长久以来,筑巢被认为是由基因遗传抉定的:毕竟,即使毫无经验的未成年者也能建造出与成年者相当接近的成品。

不过近来有大量关于鸟类的研究显示,在这群筑巢脊椎动物中,基因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这些研究发现,鸟类并没有遵循与生俱来的筑巢范本,也不受限于遗传天性所选的材料,而会从尝试、错误和范例中学习如何选择最这合的建材和技术,盖出自己的梦想家员。

在一项以斑胸草雀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斑胸草雀在野外会以乾燥的草茎和细枝筑巢,以用作掩护,提供安全的环境以养育下一代。为了解牠们如何在不同的建材之间做出选择,苏格兰圣安竹斯大学的艾达‧贝利博士(Dr Ida Bailey)对一组饲养箱中的斑胸草雀提供有弹性、鬆软的绳子作为建材,而另一组则提供较僵硬、结构较健全的绳子。

之后再让两组鸟类选择有弹性还是较僵硬的绳子,这时先前被迫造出鬆软鸟巢的那组立即选择较坚硬的建材。「我们发现斑胸草雀喜爱较僵硬的绳子,因建造起来较有效率,使用较少的建材就能完成一个巢,」贝利表示。

科学家研究波札那的黑额织巢鸟以草编成的複杂鸟巢后,进一步肯定「学习」对筑巢的价值。他们发现,每隻鸟会使用不同的技巧建筑自己的巢,有的鸟喜欢从左到右筑巢,有的则喜欢自右而左。他们同时也发现,鸟儿在将草叶编织和打结筑成巢这方面愈来愈有经验后,掉落的建材数量也会减少。

「假使鸟儿遵循遗传基因范本来筑巢,那麽你会期待所有的鸟每次都以同洋方式筑巢,」爱丁堡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派翠克‧华许博士(Dr Patrick Walsh)解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黑额织巢鸟的筑巢方法变化不少,显示经验在筑巢过程扮演了关键角色。即使是鸟类也会熟能生巧。」

当然头脑好也有帮助。其他研究显示,脑容量较大且皱褶多的小脑,能建造出结构较为複杂的鸟巢,因为小脑与複杂的运动技巧、过程学习和计画有关。

「建造出结构複杂鸟巢的鸟类,其小脑皱褶比建造出间单鸟巢的鸟类更大。」圣安竹斯大学的生物学家札克里‧浩尔博士(Dr Zachary Hall)表示。

「其他与小脑有关的筑巢行为,例如动作顺序和学习,也可以解释鸟巢複杂度和小脑皱褶的关系,」他表示。

雄性亭鸟会精心建造展示用的亭子,并蒐集彩色的物品来装饰。2005年的研究显示,鸟类小脑的脑容量愈大,其建造的亭子複杂度就愈高。

动物界的建筑大师

图上为哥伦比亚的硬珊瑚(Meandrina meandrites),图下为筑巢初期阶段的黄胡蜂(Vespula vulgaris)巢。

连琐反应

除了造型迷人有趣之外,动物建筑师建造的建筑功能甚至已不只满足动物自身需求。随著时间过去,这些建筑也会从根本改变当地的景观,并且增加生物多洋性。举例来说,海狸砍伐树木,因而开闢新的发展空间,并创造溼地,进而带来了无脊椎动物、鱼类和蛙类,以及寄生在牠们身上的生物。

珊瑚礁会随著时间缓慢生长,其生物多洋性的丰富程度与热带雨林不相上下;而蜥蜴和鸟类则乐于在白蚁丘中筑巢。即便是不起眼的蚯蚓,牠们每年咀嚼、钻过大量的土壤和泥地,也都有助于使土壤更肥沃,让其他植物和动物能在其上成长茁壮。

唯有人类,虽可说是所有动物之中最伟大的建筑师,但却似乎具有伤害周遭六地的天赋。「人类是会改变栖息地的强势物种,」韩索尔赞同此观点,「除了人类,没有任何一种物种会因为建筑行为而造成居烈的环境变迁。」

幸好我们从动物身上学到的智慧或许能帮助我们设法转危为安,建造出对地球更友善的设计。「现在该轮到人类将其他物种吸引至我们所建造的栖息地了,」韩索尔如是说。